1.護國寺 (那霸市) | ||||||
坐标:26°12′47″N 127°40′44″E / 26.213109°N 127.678943°E / 26.213109; 127.678943 | ||||||
2.崇元寺 | ||||||
坐标:26°13′13.2″N 127°41′26.1″E / 26.220333°N 127.690583°E / 26.220333; 127.690583 | ||||||
3.圓覺寺 (那霸市) | ||||||
圓覺寺(琉球語:圓覺寺〔円覚寺〕/ウフティラ ufutira ?)是日本沖繩縣那霸市首里城北面的一個已不存在的臨濟宗寺院。 | ||||||
4.琉球八社 | ||||||
琉球八社是古代琉球國王府創立的八個神社。 | ||||||
5.安里八幡宮 | ||||||
坐标:26°13′16.0″N 127°41′41.8″E / 26.221111°N 127.694944°E / 26.221111; 127.694944 | ||||||
6.天久宮 | ||||||
坐标:26°13′41.99″N 127°40′57.46″E / 26.2283306°N 127.6826278°E / 26.2283306; 127.6826278 | ||||||
7.沖繩神社 | ||||||
坐标:26°13′2.59″N 127°43′51.36″E / 26.2173861°N 127.7309333°E / 26.2173861; 127.7309333 | ||||||
8.沖宮 | ||||||
坐标:26°12′10.0″N 127°40′37.5″E / 26.202778°N 127.677083°E / 26.202778; 127.677083 | ||||||
9.金武宮 | ||||||
坐标:26°27′19.15″N 127°55′18.50″E / 26.4553194°N 127.9218056°E / 26.4553194; 127.9218056 | ||||||
10.識名宮 | ||||||
坐标:26°12′36.76″N 127°42′48.39″E / 26.2102111°N 127.7134417°E / 26.2102111; 127.7134417 | ||||||
11.末吉宮 | ||||||
坐标:26°13′48.6″N 127°42′50.6″E / 26.230167°N 127.714056°E / 26.230167; 127.714056 | ||||||
12.尖閣神社 | ||||||
坐标:25°44′33″N 123°28′17″E / 25.74250°N 123.47139°E / 25.74250; 123.47139 | ||||||
13.波上宮 | ||||||
坐标:26°13′14.62″N 127°40′15.95″E / 26.2207278°N 127.6710972°E / 26.2207278; 127.6710972 | ||||||
14.普天滿宮 | ||||||
坐标:26°17′34.5″N 127°46′38″E / 26.292917°N 127.77722°E / 26.292917; 127.77722 | ||||||
15.御城 | ||||||
御城(琉球語:城/グシク gusiku;日语:ぐすく gusuku)是指存在於琉球群島的石牆建築。在琉球語中是指用石塊圈圍之地,雖然其著名者以城堡的形式為人所知,如首里城、今歸仁城等等,但也有許多作為倉庫或村落護牆的御城。 | ||||||
16.伊是名城 | ||||||
坐标:26°54′52.41″N 127°57′6.9″E / 26.9145583°N 127.951917°E / 26.9145583; 127.951917 | ||||||
17.浦添城 | ||||||
坐标:26°14′48″N 127°43′56″E / 26.246619°N 127.732319°E / 26.246619; 127.732319 | ||||||
18.勝連城 | ||||||
坐标:26°19′50″N 127°52′44″E / 26.33056°N 127.87889°E / 26.33056; 127.87889 | ||||||
19.座喜味城 | ||||||
坐标:26°24′30″N 127°44′31″E / 26.40833°N 127.74194°E / 26.40833; 127.74194 | ||||||
20.佐敷城 (琉球) | ||||||
坐标:26°9′44.8″N 127°47′22.3″E / 26.162444°N 127.789528°E / 26.162444; 127.789528 | ||||||
21.島添大里城 | ||||||
島尻大里城,是位於今日沖繩縣南城市境內的一座御城,也是琉球最大的御城。 | ||||||
22.首里城 | ||||||
首里城(琉球語:御城 ‧ 首里城/ウグシク ‧ スイグシク Ugusiku ‧ Suigusiku[1])是位於琉球群島的沖繩島內南部,那霸市以东一座琉球式城堡,建造於13世紀末至14世紀之間,从15世纪至19世纪是琉球国都城和王宫的所在地,至今有500多年的歷史,公元2000年由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2019年10月31日凌晨2點40分左右發生大火,包括正殿、北殿和南殿等7棟建築物燒毀。 | ||||||
23.中城城 | ||||||
坐标:26°17′02″N 127°48′05″E / 26.28389°N 127.80139°E / 26.28389; 127.80139 | ||||||
24.今歸仁城 | ||||||
坐标:26°41′27″N 127°55′49″E / 26.69083°N 127.93028°E / 26.69083; 127.93028 | ||||||
25.浦添前田站 | ||||||
坐标:26°13′51.06″N 127°42′10.96″E / 26.2308500°N 127.7030444°E / 26.2308500; 127.7030444 | ||||||
26.經塚站 | ||||||
坐标:26°13′51.06″N 127°42′10.96″E / 26.2308500°N 127.7030444°E / 26.2308500; 127.7030444 | ||||||
27.Tedako浦西站 | ||||||
坐标:26°13′51.06″N 127°42′10.96″E / 26.2308500°N 127.7030444°E / 26.2308500; 127.7030444 | ||||||
28.赤嶺站 | ||||||
坐标:26°11′35.6″N 127°39′37.7″E / 26.193222°N 127.660472°E / 26.193222; 127.660472 | ||||||
29.安里站 | ||||||
坐标:26°13′0.25″N 127°41′44.65″E / 26.2167361°N 127.6957361°E / 26.2167361; 127.6957361 | ||||||
30.旭橋站 | ||||||
坐标:26°12′43.01″N 127°40′31.71″E / 26.2119472°N 127.6754750°E / 26.2119472; 127.6754750 | ||||||
31.石嶺站 | ||||||
坐标:26°13′51.06″N 127°42′10.96″E / 26.2308500°N 127.7030444°E / 26.2308500; 127.7030444 | ||||||
32.奧武山公園站 | ||||||
坐标:26°12′2.73″N 127°40′31.05″E / 26.2007583°N 127.6752917°E / 26.2007583; 127.6752917 | ||||||
33.歌町站 | ||||||
坐标:26°13′22.12″N 127°41′54.3″E / 26.2228111°N 127.698417°E / 26.2228111; 127.698417 | ||||||
34.小祿站 | ||||||
坐标:26°11′47.62″N 127°40′1.12″E / 26.1965611°N 127.6669778°E / 26.1965611; 127.6669778 | ||||||
35.儀保站 | ||||||
坐标:26°13′28.52″N 127°43′8.64″E / 26.2245889°N 127.7190667°E / 26.2245889; 127.7190667 | ||||||
36.縣廳前站 (沖繩縣) | ||||||
坐标:26°12′51.79″N 127°40′45.68″E / 26.2143861°N 127.6793556°E / 26.2143861; 127.6793556 | ||||||
37.首里站 | ||||||
坐标:26°13′9.03″N 127°43′31.82″E / 26.2191750°N 127.7255056°E / 26.2191750; 127.7255056 | ||||||
38.市立醫院前站 (沖繩縣) | ||||||
坐标:26°13′38.96″N 127°42′36.29″E / 26.2274889°N 127.7100806°E / 26.2274889; 127.7100806 | ||||||
39.壺川站 | ||||||
坐标:26°12′21.04″N 127°40′42.06″E / 26.2058444°N 127.6783500°E / 26.2058444; 127.6783500 | ||||||
40.那霸機場站 | ||||||
坐标:26°12′23.3″N 127°39′8.1″E / 26.206472°N 127.652250°E / 26.206472; 127.652250 | ||||||
41.古島站 | ||||||
坐标:26°13′51.06″N 127°42′10.96″E / 26.2308500°N 127.7030444°E / 26.2308500; 127.7030444 | ||||||
42.牧志站 | ||||||
坐标:26°13′2.09″N 127°41′33.18″E / 26.2172472°N 127.6925500°E / 26.2172472; 127.6925500 | ||||||
43.美榮橋站 | ||||||
坐标:26°13′9.26″N 127°41′3.85″E / 26.2192389°N 127.6844028°E / 26.2192389; 127.6844028 | ||||||
44.西表石垣國立公園 | ||||||
西表石垣國立公園(日语:西表石垣国立公園/いりおもていしがき こくりつこうえん Iriomote-Ishigaki kokuritsu kōen)是位於日本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西表島及附近島嶼、海域的國立公園。於1972年4月18日由琉球政府成立為國立公園。[3] | ||||||
45.沖繩海岸國定公園 | ||||||
沖繩海岸國定公園為日本沖繩縣沖繩本島的國定公園,全境位於沖繩縣內,範圍包括沖繩本島中部讀谷村的殘波岬至北部國頭村的西海岸一帶和本部半島的部份區域。 | ||||||
46.沖繩戰跡國定公園 | ||||||
沖繩戰跡國定公園為日本琉球列島沖繩島南部的國定公園,轄區範圍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沖繩島戰役的戰爭遺跡為主,也是日本唯一以戰爭遺跡設立的國定公園。轄區面積81.3平方千米,包括陸地區域31.27平方公里和海上區域50.03平方公里。於1965年成為琉球政府立公園,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後被改為日本國定公園。 | ||||||
47.慶良間諸島國立公園 | ||||||
慶良間諸島國立公園(日语:慶良間諸島国立公園/けらましょとう こくりつこうえん),是位在日本沖繩縣慶良間諸島及其周邊海域之一部的國立公園。 | ||||||
48.國營沖繩紀念公園 | ||||||
國營沖繩紀念公園(日语:こくえいおきなわきねんこうえん)是一個位於日本沖繩縣沖繩本島的國營公園,大致分為位於本部町的海洋博覧會地區和位於那霸市的首里城地區兩個地區,被選入日本都市公園100選。沖繩在舉辦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之後,博覽會用地改為現在的海洋博覽會紀念公園[1]。1987年3月25日改為現名。 | ||||||
49.山原國立公園 | ||||||
山原國立公園(日语:やんばる国立公園/やんばるこくりつこうえん)是位在日本沖繩縣的國立公園。 | ||||||
50.沖繩縣 | ||||||
坐标:26°30′N 128°0′E / 26.500°N 128.000°E / 26.500; 128.000 | ||||||
51.那霸市 | ||||||
那霸市(日语:那覇市/なはし Naha shi */?,琉球語:那覇/ナーファ[2] ‧ ナファ[3] Naahwa ‧ Nahwa ?)位于日本冲绳本岛南部的西海岸,是沖繩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琉球列島人口最多的城市。 | ||||||
52.宜野灣市 | ||||||
宜野灣市(日语:宜野湾市/ぎのわんし Ginowan shi */?,琉球語:宜野湾/ジノーン Jinōn)屬於沖繩島中部地區,那霸市東北方約10公里處,面向西側海岸,市區中央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普天間基地。西海岸地區以「沖繩會議中心」為核心,成為旅遊、商業中心。 | ||||||
53.石垣市 | ||||||
石垣市(日语:石垣市/いしがきし Ishigaki shi */?,琉球語:石垣/イシガチ Isigaci)為日本沖繩縣八重山地區的政治、經濟、產業、交通中心,行政區域包括了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等周邊島嶼,為日本最南端的城市,也是八重山支廳所在地。石垣市人口在沖繩縣的市町村中排名第10名。近年來,以浮潛及衝浪緣由而搬遷至島上的人口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 ||||||
54.浦添市 | ||||||
浦添市(日语:浦添市/うらそえし Urasoe shi */?,琉球語:浦添/ウラシー Urasii)位於日本國沖繩島南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的分界,緊鄰那霸市,西側面海,北側為宜野灣市,東側為西原町。僅次於那霸市、沖繩市、宇流麻市為沖繩縣第四大城市。人口密度在縣內僅次於那霸市,比政令指定都市的埼玉市還高。產業以工商業為主。12世紀至14世紀間,浦添城為中山王國的首都。 | ||||||
55.名護市 | ||||||
名護市(日语:名護市/なごし Nago shi */?,琉球語:名護/ナグー Naguu)是日本沖繩縣轄下的一個城市,位於沖繩本島的中北部,是該島北半地區唯一的市,同時擁有沖繩島東側和西側的海岸。市中心靠近西海岸名護灣。產業包括花卉、果樹、蔬菜的栽培,漁業、蝦養殖業。市區東方的名護城(日语:名護城)是寒紅櫻花名所。2000年G8高峰會曾經在此舉行。 | ||||||
56.絲滿市 | ||||||
絲滿市(日语:糸満市〔絲滿市〕/いとまんし Itoman shi */?,琉球語:絲滿〔糸満〕/イチュマン Icuman)是日本沖繩縣的一個城市,位於沖繩本島的最南端,北鄰豐見城市。絲滿市近年來人口成長快速,城市開發迅速,境內有全長約10公里的通得川從東向西穿越市區。過去以捕青花魚聞名,1982年可讓大型船使用的絲滿漁港完工,使得水產加工相關產業成為絲滿市的產業之一。還有以「琉球玻璃村」為代表的玻璃工藝和漆器。也有農業、畜牧業。每年農曆5月4日有龍舟競賽,農曆8月15日有海神祭的拔河儀式。絲滿市南部的舊三和村一帶在沖繩島戰役末期戰事最激烈的地區,現已被指定為沖繩戰跡國定公園。 | ||||||
57.沖繩市 | ||||||
沖繩市(日语:沖縄市/おきなわし Okinawa shi */?)是日本沖繩縣辖下的一个城市,位於琉球群岛沖繩島中部的東海岸,约在那霸市東北方20公里[1],由胡差市(コザ市)和美里村在1974年合并而诞生,為沖繩縣第二大城市。市區的北部有駐日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和嘉手納彈藥庫,範圍從沖繩市延伸到嘉手納町及恩納村。東南部有沖繩縣綜合運動公園,西南部有沖繩市營運動公園及市營棒球場,同時為日本職棒廣島東洋鯉魚的春季集訓場地。以沖繩市為主場的職業球隊有日本職業足球聯賽的FC琉球和日本職業籃球聯賽的琉球黃金國王。 | ||||||
58.豐見城市 | ||||||
豐見城市(日语:豊見城市/とみぐすくし Tomigusuku shi */?,琉球語:豊見城/ティミグシク ‧ トゥミグシク Timigusiku ‧ Tumigusiku)是一個日本沖繩縣的城市,位於沖繩本島南部的西側海岸,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南接丝满市,北臨那霸市,與那霸市之間有漫湖相隔。於2002年從村制直接昇為市制。 | ||||||
59.宇流麻市 | ||||||
宇流麻市(日语:うるま市/うるまし Uruma shi */?,琉球語:/ウルマ Uruma)是日本沖繩縣辖下的一个市町村,位於沖繩本島中部的東岸,於2005年由具志川市、石川市、中頭郡勝連町和與那城町合併而成,現為沖繩縣第三大城。 | ||||||
60.宮古島市 | ||||||
宮古島市(日语:宮古島市/みやこじまし Miyakojima shi */?,琉球語:宮古島/ミャークズマ Myaakuzma)是一個位於日本沖繩縣宮古群島宮古島的城市,在2005年10月1日由平良市與宮古郡的伊良部町、上野村、城邊町、下地町共五市町村合併而成。宮古島市人口在沖繩縣的市町村中排名第9。 | ||||||
61.南城市 | ||||||
南城市(日语:南城市/なんじょうし Nanjō shi */?,琉球語:南城/ナンジョー Nanjoo)位於琉球群島沖繩島南部的城市,於2006年1月1日由島尻郡的佐敷町、知念村、玉城村、大里村合併而成[1]。為沖繩縣內11市中人口最少的城市,也是唯一沒有成立警察署及設置高中的城市,南城市警政事務由鄰近的與那原警察署管轄,多數人則是到與那原町就讀縣立高中。 | ||||||
62.國頭村 | ||||||
國頭村(日语:国頭村/くにがみそん Kunigami son */?,琉球語:国上/クンヂャミ ‧ クンヂャン Kunzami ‧ Kunzan)為日本沖繩縣沖繩本島最北端的市町村。國頭村大部分區域為森林,有沖繩啄木鳥、沖繩秧雞、Jambar long-armed beetle分布於森林中。沖繩島最北端的邊戶岬和與論島只有28公里的距離,天氣晴朗時可以遠眺與論島。 | ||||||
63.大宜味村 | ||||||
大宜味村(日语:大宜味村/おおぎみそん Ōgimi son */?,琉球語:大宜味/ウヂミー Uzimii)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國頭半島西側,村內主要產業為農業,栽種芒果、香菇等農作物。日本是世界最長壽的國家,而沖繩縣是在日本以長壽聞名的地區,大宜味村則是沖繩縣裡最長壽的村。 | ||||||
64.東村 (沖繩縣) | ||||||
東村(日语:東村/ひがしそん Higashi son */?,琉球語:東/フィガシ Hwigasi)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國頭半島東側,以山原的自然環境著名,特別是作為村花的杜鵑花,每年三月皆會舉辦杜鵑花節。村裡產業以種植菠蘿和甘蔗為主。 | ||||||
65.今歸仁村 | ||||||
今歸仁村(日语:今帰仁村/なきじんそん Nakijin son */?,琉球語:今帰仁/ナチヂン Nacizin)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西側,包括了沖縄島的本部半島東北部區域,以及離沖繩島約1.5公里遠的古宇利島。古宇利島可透過ワルミ大橋及古宇利大橋(經屋我地島)與本島相連。 | ||||||
66.本部町 | ||||||
本部町(日语:本部町/もとぶちょう Motobu chō */?,琉球語:本部/ムトゥーブ Mutuubu)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地區西側,包括了沖縄島的本部半島西部區域,以及瀨底島、水納島。為1975年舉辦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的地點。 | ||||||
67.恩納村 | ||||||
恩納村(日语:恩納村/おんなそん Onna son */?,琉球語:恩納/ウンナ Unna)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西側,是日本有名的度假區,國道58號沿著海岸有許多大型度假勝地排列。2000年時,前美國總統比尔·克林顿、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尔·普京等世界領袖都曾前來此區。 | ||||||
68.宜野座村 | ||||||
宜野座村(日语:宜野座村/ぎのざそん Ginoza son */?,琉球語:宜野座/ヂヌヂャ Zinuza)是日本沖繩縣国头郡的一个市町村,地理上位於沖繩本島中部的东侧,北邻名护市,西南接金武町。 | ||||||
69.金武町 | ||||||
金武町(日语:金武町/きんちょう Kin chō */?,琉球語:金武/チン Cin)是日本沖繩縣国头郡的一个市町村,位於沖繩本島北部地區的东南側,擁有豐富的地下水。[1] | ||||||
70.伊江村 | ||||||
伊江村(日语:伊江村/いえそん Ie son */?,琉球語:伊江/イー Ii)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本部半島西北方約9公里處的伊江島。 | ||||||
71.讀谷村 | ||||||
讀谷村(日语:読谷村/よみたんそん Yomitan son */?,琉球語:読谷/ユンタン Yuntan)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西側,為日本人口最多的「村」級行政區。村中有45%的土地為駐日美軍基地,包括美國海軍楚邊通信所、美國陸軍鳥居通訊站(英语:Torii Station)、美國海軍陸戰隊讀谷輔助飛行場、美國空軍瀨名波通信設施、嘉手納彈藥庫。 | ||||||
72.嘉手納町 | ||||||
嘉手納町(日语:嘉手納町/かでなちょう Kadena chō */?,琉球語:嘉手納/カディナー Kadinaa)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西側,町內有美軍在遠東地區最大的軍用機場,嘉手納空軍基地。嘉手納基地佔全町總面積的83%,實際居住面積僅2.6平方公里。 | ||||||
73.北谷町 | ||||||
北谷町(日语:北谷町/ちゃたんちょう Chatan chō */?,琉球語:北谷/チャタン Catan)位於日本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西側,町內約有一半的面積皆為駐日美軍基地,包括空軍嘉手納基地、陸軍貯油設施(Army POL Depots,FAC6076)等。 | ||||||
74.北中城村 | ||||||
北中城村(日语:北中城村/きたなかぐすくそん Kitanakagusuku son */?,琉球語:北中城/キタナカグシク Kitanakagusiku)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中部地區東側,面向中城灣,為沖繩縣內人口密度最高的村級行政區。 | ||||||
75.中城村 | ||||||
中城村(日语:中城村/なかぐすくそん Nakagusuku son */?,琉球語:中城/ナカグシク Nakagusiku)為位於日本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南部地區東側的行政區劃;轄內多為丘陵地,臨中城灣(日语:中城湾)。[2] | ||||||
76.西原町 | ||||||
西原町(日语:西原町/にしはらちょう Nishihara chō */?,琉球語:西原/ニシバル Nisibaru)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東南部,面向中城灣,那霸市東北方約10公里處,因為位於首里的北方,以當地方言發音就是西原。 | ||||||
77.與那原町 | ||||||
與那原町(日语:与那原町/よなばるちょう Yonabaru chō */?,琉球語:与那原/ユナバル Yunabaru)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南部。為沖繩縣市町村中面積第二小,僅大於渡名喜村,也是沖繩島上面積最小的市町村。 | ||||||
78.南風原町 | ||||||
南風原町(日语:南風原町/はえばるちょう Haebaru chō */?,琉球語:南風原/フェーバル Hweebaru)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南部。為包含那霸市的六個市町包圍,也是沖繩縣唯一沒靠海的市町村。 | ||||||
79.渡嘉敷村 | ||||||
渡嘉敷村(日语:渡嘉敷村/とかしきそん Tokashiki son */?,琉球語:渡嘉敷/トゥカシチ Tukasici)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那霸市西方約40公里的慶良間群島的渡嘉敷島、前島及附近島嶼,大致上以慶良間群島東半部為主。 | ||||||
80.座間味村 | ||||||
座間味村(日语:座間味村/ざまみそん Zamami son */?,琉球語:座間味/ジャマミ ‧ ジャマン Zamami ‧ Zaman)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子群島慶良間群島,以慶良間海峽西側的座間味島、阿嘉島、慶留間島、外地島等大小20多個島嶼為村域。座間味村約位於那霸市西方40公里處,人口約1000人。 村公所設在座間味島。 | ||||||
81.粟國村 | ||||||
粟國村(日语:粟国村/あぐにそん Aguni son */?,琉球語:粟国/アグニ Aguni)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粟國島[1],約位於那霸市西北方60公里處[2][3]。產業以農業及漁業為主。 | ||||||
82.渡名喜村 | ||||||
渡名喜村(日语:渡名喜村/となきそん Tonaki son */?,琉球語:渡名喜/トゥナチ Tunaci)為日本沖繩縣島尻郡的村。渡名喜村是沖繩縣最小以及日本第二小的自治市。 | ||||||
83.南大東村 | ||||||
南大東村(日语:南大東村/みなみだいとうそん Minamidaitō son */?)位於琉球列島大東群島的南大東島上,為日本沖繩縣轄下的行政區,位於沖繩島東方約340公里處。開村以來即以甘蔗為主要產業,近年來由於飛機航線的建立,使得觀光旅遊資源開始受到重視。 | ||||||
84.北大東村 | ||||||
北大東村(日语:北大東村/きただいとうそん Kitadaitō son */?)為日本沖繩縣最東邊的行政區,位於沖繩島東方約360公里處,島民約有五百餘人。行政區域包括北大東島及沖大東島,沖大東島全島為拉薩工業(ラサ工業)的私有土地,且是美國海軍的「沖大東島炸射練習場(日语:沖大東島射爆撃場)」(Oki Daito Jima Range)所在地,一般人不得進入,現為無人島。 | ||||||
85.伊平屋村 | ||||||
伊平屋村(日语:伊平屋村/いへやそん Iheya son */?,琉球語:伊平屋/イッピャー Ippyaa)是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伊平屋島及附近島嶼的行政區劃。伊平屋島為沖繩縣地理位置最北方的有人居住島嶼,從島上發現的久里原貝塚中推測從繩文時期即開始有人居住於島上。 | ||||||
86.伊是名村 | ||||||
伊是名村(日语:伊是名村/いぜなそん Izena son */?,琉球語:伊是名/イヂーナ Iziina)是日本沖繩縣島尻郡的村。 | ||||||
87.久米島町 | ||||||
久米島町(日语:久米島町/くめじまちょう Kumejima chō */?,琉球語:久米島/クミジマ Kumizima)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久米島及附近島嶼,位於沖繩島西側,包括久米島、奧武島、オーハ島、一著島、硫磺鳥島等島嶼。久米島町為2002年4月1日具志川村和仲里村合併而成的新城鎮。也是平成大合併中,沖繩縣裡第一個合併成功的行政區。 | ||||||
88.八重瀨町 | ||||||
八重瀨町(日语:八重瀬町/やえせちょう Yaese chō */?,琉球語:八重瀬/エージ Eezi),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南部。為2006年1月1日東風平町與具志頭村合併而成。 | ||||||
89.多良間村 | ||||||
多良間村(日语:多良間村/たらまそん Tarama son */?,琉球語:多良間/タラマ Tarama)位於琉球列島先島群島的宮古島和石垣島之間的多良間島和水納島上的行政區劃。為日本最美麗的村莊聯盟成員之一。村裡產業以甘蔗農業為主。 | ||||||
90.竹富町 | ||||||
竹富町(日语:竹富町/たけとみちょう Takatomi chō */?,琉球語:竹富/テードゥン Teedun)位於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的西表島及附近島嶼的行政區劃,由9個島嶼及其周邊的無人島組成,為日本最南端的町。 | ||||||
91.與那國町 | ||||||
與那國町(日语:与那国町/よなぐにちょう Yonaguni chō */?,琉球語:与那国/ドゥナン Dunan)是位於日本琉球列島八重山群島的與那國島的行政區劃,屬沖繩縣八重山郡,為全日本最西端的市町村級行政區劃,以與那國島海底遺跡而聞名,距臺灣僅108公里。 | ||||||
92.川平灣 | ||||||
川平灣(日语:川平湾/かびらわん Kabira wan */?)是一個位在日本沖繩縣石垣島北方的海灣。其著名的景點是他淨白的沙灘跟清澈的海水,川平灣也是西表石垣國立公園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管轄以及保護。[1]川平灣旁的於茂登岳被日本文化財產指定為重要的紀念物。[2]該灣也產出稀有少量的黑珍珠。[3]川平灣附近的村落在1950-1952年間也被美國文化學者觀察研究過。[4] | ||||||
93.竹富島 | ||||||
竹富島(日语:竹富島/たけとみじま Taketomi-jima,琉球語:竹富/テードゥン Teedun)位於琉球列島的八重山群島,在石垣島的西南方約6公里,從石垣島搭乘高速船約需10分鐘。行政區劃屬於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竹富町。「竹富」是到近代才開始使用的名稱,在明治時期常稱為「武富」(takidun)。現在被島上居民也常使用「tedun」來稱呼。 | ||||||
94.東平安名岬 | ||||||
東平安名岬(日语:東平安名岬/ひがしへんなざき Higashi-Hennazaki */?)是日本沖繩縣宮古島市的城邊町字保良的一座伸入太平洋及東海的海岬。坐標位置上北緯24度43分7秒、東經125度28分9秒。東平安名岬位於宮古島的東南端,是該島具代表性的觀光地。長約2公里,最寬處寬160米,由珊瑚礁石灰岩組成。東平安名岬的尖端處有一座平安名埼燈塔,於1967年開始使用,內部可以參觀,是觀看元旦日出的名所[1]。2007年2月6日,「東平安名崎」被指定為名勝。 | ||||||
95.萬座毛 | ||||||
萬座毛(日语:万座毛/まんざもう)是一處位於日本沖繩縣国頭郡恩納村的風景名勝。特徵是在海岸的峭壁上,有著像大象鼻子形狀的石頭。萬座毛面對著東海,屬於沖繩海岸國定公園。 | ||||||
96.與那霸前濱 | ||||||
與那霸前濱(日语:よなはまえはま)是日本沖繩縣宮古島市宮古島的沙灘和海水浴場,位於宮古島西南端,全長7公里[1]。當地人多將與那霸前濱稱為前濱或前濱海灘。海灘的中央處有宮古島東急度假村,是沖繩縣著名的觀光景點。2013年至2015年,與那霸前濱連續三年被Trip Adivsor評為日本最佳海灘[2]。 | ||||||
97.於茂登岳 | ||||||
於茂登岳(日语:於茂登岳/おもとだけ Omotodake;琉球語:於茂登岳/ウムトゥダギ Umutudagi)位於日本沖繩縣石垣市,為沖繩縣最高山,海拔525.5公尺。於茂登岳在古代曾被稱為宇本嶽、宇茂登嶽。 | ||||||
98.信天山 | ||||||
信天山(Shinten-yama)是位在黃尾嶼(日文稱久場島)的一座山峰,位置在島上的中部[1][2][3]。信天山是島上僅次於黃毛峰(日本稱千歲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05公尺。山名源自在此山棲息的信天翁[4]。 | ||||||
99.黄毛峰 | ||||||
黄毛峰,日本称千歲山(ちとせやま),是位在黃尾嶼(日本称久場島)的一座山峰,位置在島上的中部[1][2][3]。黄毛峰是島上的最高峰,也是黃尾嶼的主峰,海拔高度爲117米。該山峰的中文名由中國在2012年9月命名[4];日文命名于1900年,由黑岩恆命名。[5]台灣未命名。 | ||||||
100.高华峰 | ||||||
高华峰,日本称奈良原岳(ならはらだけ),是位於釣魚台島上的一座山峰,位置在島上的中部偏西[1]。高华峰是島上的最高峰,也是釣魚台的主峰,海拔高度爲362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12年9月命名為“高華峰”,其中“高”表示“高大”,“华”代表“中华”[2]。日文名的由來是取自沖繩縣知事奈良原繁的姓氏[3]。中華民國台湾則稱為釣魚台主峰。 高华峰地勢陡峭,南面俯瞰汇鱼湾,东边俯瞰东钓角,北边俯瞰北钓角,北邊發源有雙溪和龍頭溪[4][5][6][7]。 | ||||||
101.神农峰 | ||||||
神农峰,日本称屏風岳(びょうぶだけ),是位在釣魚台列嶼(日文称尖閣諸島)的釣魚台(日文称魚釣島)的山。標高 320m,位在該島嶼最高峰高华峰(日文称奈良原岳)之東,是該島嶼的第2高峰。该座山的中文名由中國在2012年9月命名,名称源自神农尝百草的传说[1][2]。日文名由黑岩恆在1900年命名[3]。台灣未命名。 神农峰南面是汇鱼湾,西邊俯瞰西钓角,西南边是南钓角,南边是钓南锚地。西邊發源有西溪流向顺风港,除此之外,還有向北流的小西溪与雙溪的一條支流[4][5][6][7]。 | ||||||
102.與那霸岳 | ||||||
与那霸岳位于冲绳岛上的冲绳县国头村,最高点海拔503米(1,650英尺),为冲绳岛的最高点。 | ||||||
103.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 | ||||||
104.池間大橋 | ||||||
池間大橋(池間大橋/いけまおおはし)是一座位于冲绳县宫古岛市西北部的桥。池間大橋全长1,425米[1],连接了宫古岛和池间岛。 大桥于1992年2月通车,并在1995年3月来間大橋(日语:来間大橋)建成前是冲绳县内最长的桥。 | ||||||
105.伊良部大橋 | ||||||
伊良部大橋,日本橋梁,位於沖繩縣宮古島市,連絡宮古島與伊良部島。2006年3月18日開工,於2015年1月31日完工開放,工程總費用為380億日元。全長3,540公尺,是日本不收通行費的公共道路中,最長的橋梁。也是沖繩縣境內最長的橋樑。 位於宮古島平良港附近,連接到伊良部島的海岸邊,是沖繩縣道252號平良下地島空港線的一部份。 | ||||||
106.長虹堤 | ||||||
長虹堤是琉球國時代建設的一座全長約1公里的堤壩及橋,位於今日沖繩縣那霸市,將崇元寺附近(那霸市泊)與伊邊嘉麻(那霸市松山附近)連接起來。 最初,當中國冊封使來琉球的時候,琉球王命令在那霸到安里之間用小船搭起一座浮橋,以便往來。1451年,尚金福王命令國相懷機在這裡建立一座橋樑,以便行人往來。相傳工程建設之處海深浪高,懷機便築壇向天照大神許願了二夜三日,最終海水退去露出海底,堤壩因此順利建成。1633年,冊封船隊來到琉球時,冊封使杜三策的從客胡靖稱讚此橋「遠望如長虹」,「長虹堤」之名由此而來。 這裡也曾是琉球的著名景點,1756年冊封使周煌在其著作《琉球國志略》中收錄有「中山八景」畫像,其中就有長虹堤的畫像,題為「長虹秋霽」。葛飾北齋的浮世繪「琉球八景」中就描繪有長虹堤。在琉球國時代,長虹堤是連接那霸和首里的主要道路,但自1914年首里至那霸的有軌電車開通以後,其地位逐步下降。長虹堤在沖繩島戰役中被毀,在戰後又經過城市的開發而面目全非,僅剩下部份遺址被保留下來。 | ||||||
107.屋我地大橋 | ||||||
坐标:26°38′39″N 128°01′57″E / 26.6441803°N 128.0326189°E / 26.6441803; 128.0326189屋我地大橋,是位於日本沖繩縣名護市的橋樑,連結奧武島及屋我地島,全長300公尺,位於沖繩縣道110號線(日语:沖縄県道110号線)上。目前的屋我地大橋建於1993年3月。[1] 第一代的屋我地大橋建於1953年,但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中損毀[2];第二代屋我地大橋於3年後的1963年重建完成,此後持續使用了30年。但因為建造當時設計的橋寬為5.5公尺,並且無人行道設計,逐漸無法負荷此段交通需求。因此在1993年重新興建了第三代屋我地大橋,橋寬12公尺,並設有人行道。 | ||||||
108.沖繩美麗海水族館 | ||||||
沖繩美麗海水族館(日语:沖縄美ら海水族館/おきなわちゅらうみすいぞくかん)位於日本沖繩縣國頭郡本部町的國營沖繩紀念公園內海洋博覽會紀念公園,於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舉辦後次年於其會場原址成立。為世界上最大的水族館之一,是沖繩的著名景點。 | ||||||
109.那霸市歷史博物館 | ||||||
那霸市歷史博物館(日语:那覇市歴史博物館、なはしれきしはくぶつかん)是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久茂地1丁目的一座博物館,開館於2006年。這座博物館收藏展示和琉球國王尚家有關的國寶資料[1][2]。 | ||||||
110.DMM Kariyushi水族館 | ||||||
DMM Kariyushi水族館是位于日本冲绳县的水族馆。於2020年5月25日[1]開幕,是由株式會社DMM RESORTS經營的設施。設施的主題是「一個融合最新的影像及空間表現技術的娛樂型水族館」[2]。 | ||||||
111.由布島 | ||||||
由布島(日语:由布島/ゆぶじま Yubu-jima,琉球語:由布/ユブ Yubu)位於琉球列島的八重山群島,緊鄰西表島東側,位於西表島及小濱島之間,為海砂堆積所形成的島嶼,島上最高處海拔僅1.5公尺,周長2.15公里。 行政劃分屬於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竹富町,島上大部分區域無人居住,全島居民只有十數人;但白天常有觀光客前來觀光。由布島與西表島之間海的深度,在漲潮時約為一公尺深,平時不到一公尺;因此居民常使用水牛車作為在兩島之間移動的工具,並成為觀光的重要資源。 負責載運由布島水牛車的水牛,是於1932年從台灣所帶來參予耕作,最初是從台灣帶來一對水牛,公的「大五郎」和母的「花子」,陸續繁衍後成為現在島上約35頭的水牛。這兩隻水牛的名字現在被刻在紀念碑並立於島上,島上也販賣許多水牛相關的紀念品。 | ||||||
112.安里川 | ||||||
安里川(日语:安里川/あさとがわ Asato-gawa;琉球語:安里川/アサトゥガーラ Asatu-gaara)是日本沖繩本島南部的一條河流,被日本列為二級河川。 安里川發源於那霸市首里鳥堀町的弁之嶽,經那霸市與南風原町的邊界向西南方向流去。其上游部份又被稱作金城川。在那霸市真地附近改向西北方向流去,通過金城水壩後,在那霸市三原附近與キブンジャ川合流。安里川在三原至牧志之間的一段非常複雜的蛇行狀態向西流去,與國道330號的姬百合橋和國際通的蔡溫橋交叉。安里川在流經牧志一帶的時候改向西北方向,在崇元寺橋附近分支出久茂地川。此後安里川與國道58號的泊高橋交叉,注入東中國海。 安里川下游入海口曾存在著名的貿易港口泊港,現為那霸港的泊埠頭。安里川下游流經那霸市中心街區,中游和上游都是住宅區。 | ||||||
113.浦內川 | ||||||
浦内川(日語:うらうちがわ)是流經沖繩縣八重山郡西表島中央地區的二級河川。是沖繩縣最長的河流。 | ||||||
114.國場川 | ||||||
國場川(日语:国場川/こくばがわ Kokuba-gawa;琉球語:國場川〔国場川〕/ククバガーラ Kukuba-gaara)是日本沖繩本島南部的一條河流,被日本列為二級河川。 國場川發源於與那原町和西原町境內的運玉森一帶。其支流有發源於島尻郡南風原町的安里又川、發源於與那原町板良敷的宮平川、發源於南城市佐敷手登根的手登根川。這些支流在南風原町中部地區匯入國場川,並向西流;在那霸市與豐見城市交界處與長堂川合流而河面擴大,形成沖繩最大的乾濕地漫湖。饒波川在漫湖處注入國場川。隨後國場川向西注入東中國海。 國場川的入海口有著名的那霸港。在漫湖附近還有古跡真玉橋。 | ||||||
115.鹽川 (沖繩縣) | ||||||
鹽川(日语:塩川/しおかわ Shiokawa)是位於日本沖繩縣國頭郡本部町字崎本部鹽川原的一條小河流,全長約300公尺、寬4公尺,是日本国内唯一的高鹽度河流。鹽川於1972年(昭和47年)5月15日沖繩返還当日被指定为国家自然紀念物[1]。 | ||||||
116.羽地大川 | ||||||
羽地大川(日语:羽地大川/はねじおおかわ Haneji Ōkawa;琉球語:羽地大川/パニーヂフプガーラ Paniizi Hupugaara)是日本沖繩本島北部的一條河流,被日本列為二級河川。 羽地大川發源於名護市名護岳東南的谷地,在東面多野岳和西面名護岳之間的山間蛇行,向北流去。經羽地水壩,在名護市川上附近向北流去,經羽地平野,在仲尾次一帶注入羽地內海。 羽地大川流域生物種類非常繁多。早年,羽地大川被稱為大浦川,在羽地平野中部與伊差川川、神俣川合流。由於其水道複雜,經常發生改道,造成洪災。1735年,琉球三司官蔡溫主持改掘了羽地大川,將大浦川與伊差川川的水路分開,拓展了大量水田。 | ||||||
117.粟國群島 | ||||||
粟國群島(日语:粟国諸島/あぐにしょとう Aguni-shotō)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子群島,位於沖繩島西方約60公里的島嶼群,分布於久米島與慶良間群島之間。主要島嶼包括屬於日本沖繩縣島尻郡粟國村的粟國島、渡名喜村的渡名喜島和入砂島,其中入砂島現為無人島。粟國島在北,渡名喜島在南。 實際上在一般的地圖以及資料中,並沒有使用粟國群島的用法;只有在2002年期間,日本氣象廳及沖繩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中,一度使用過「慶良間、粟國群島」來統一報告渡嘉敷村、座間味村、粟國村和渡名喜村的天氣預測。同時,栗國村及渡名喜村兩村村民也長期習慣以粟國群島自行稱呼。 島上主要交通包括村營渡輪及琉球空中通勤所經營的那霸-粟國航線,而久米商船所經營的那霸港-久米島兼成港航線也有在中途停泊渡名喜島。 | ||||||
118.粟國島 | ||||||
26°34′56″N 127°13′36″E / 26.58222°N 127.22667°E / 26.58222; 127.22667 粟國島(日语:粟国島/あぐにじま Aguni jima、琉球語:粟国/アグニ Aguni[1])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島嶼,位於那霸市西北方約60公里[2],面積7.63平方公里,周長約12公里[3][4][5]。島上以農業和漁業為主,全島屬於日本沖繩縣島尻郡粟國村。1999年拍攝的電影Nabbie's Love外景正是在粟國島上完成。島上有特產「粟國鹽」。 島的西側地勢較高,呈現向東側緩慢傾斜。西端的真鼻岬,為白色凝灰岩的懸崖絕壁。 | ||||||
119.安田島 | ||||||
26°44′48″N 128°19′58″E / 26.74667°N 128.33278°E / 26.74667; 128.33278 安田島(日语:安田ヶ島/あだかじま Adaka-jima、琉球語:アラハ島/アラハジマ Araha-jima)是沖繩縣國頭郡國頭村所屬的一個無人島。 安田島位於沖繩島北部的東海岸,位於國頭村安田地區東北約500公尺沿岸位置。基岩是古近紀的砂岩為主體的嘉陽層。基岩上堆積著砂礫,島中央部位露出基岩。海岸形成沙灘,島嶼周圍的海域有數個珊瑚礁。 | ||||||
120.伊江島 | ||||||
26°42′58″N 127°47′25″E / 26.71611°N 127.79028°E / 26.71611; 127.79028 伊江島(日语:伊江島/いえじま Ie-jima、琉球語:伊江・伊江島/イー・イーヂマー Ii・Ii-zimaa)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距離沖繩島的本部半島僅9公里之遙。周長為20公里,面積23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12月,島上人口為4610人。最高點為城山(英语:Mount Gusuku),標高172公尺。城山外形像一座火山,但事實上是侵蝕出來的,在古代曾是航海標記和琉球人信仰對象。 伊江島在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國頭郡伊江村。島上有渡船前往對岸的本部町。 | ||||||
121.硫磺鳥島 | ||||||
27°52′27″N 128°13′35″E / 27.87417°N 128.22639°E / 27.87417; 128.22639 硫磺鳥島(日语:硫黄鳥島/いおうとりしま Iōtori-shima、琉球語:鳥島/トゥイシマ Tui-shima)是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中最北方的島嶼,也是沖繩縣最北端的島嶼,也有人將此島分類於奄美群島之中;位於鹿兒島縣德之島西方,行政劃分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為無人島,島上有活火山。 全島為懸崖所包圍的台地,必須先攀上陡峭的懸崖才能進入島上。 琉球國時代才在島上進行硫磺的開採,並用於對中國的進貢及貿易。硫磺的開採一直進行到二次大戰後,現在在島上仍可見到開採過的痕跡。由於島上火山隨時有爆發的可能,島上居民已遷移至久米島。 | ||||||
122.伊計島 | ||||||
伊計島(日语:伊計島/いけいじま Ike-jima、琉球語:伊計/イチ Ici)是日本沖繩縣宇流麻市與那城(原中頭郡與那城町)下屬的一個島嶼,面積1.75平方公里[1]。 伊計島位於金武灣(國頭郡金武町)出口的右岸位置,東臨太平洋,建有伊計大橋連接相鄰的宮城島,也是沖繩縣道10號伊計平良川線(通稱海中道路)的終點,經宮城島、平安座島與沖繩本島相通。 島上有貝塚時代的遺址仲原遺跡,為日本國家指定史跡。 截至2005年,島嶼有359名常住人口[2]。 | ||||||
123.入砂島 | ||||||
26°23′08″N 127°06′09″E / 26.38556°N 127.10250°E / 26.38556; 127.10250 入砂島,又名出砂島,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渡名喜村。 位於渡名喜島西北約3公里處,面積0.26平方公里,周長1.96公里,標高32公尺,為一圓形低平的島嶼。島南端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一個長度約450公尺的丘陵,北側為扇形的低地。北部有沙灘。 島上有貝塚時代和御城時代的遺跡,曾出土過那個時代遺留的土器、龜燒,以及15世紀的青瓷。島上建有出砂島炸射練習場(日语:出砂島射爆撃場),為美軍的演習場,因此在該島周邊活動被嚴格限制。島周邊為石蓴屬的收穫場,只有在美軍不進行訓練的星期日方可准許登島。 | ||||||
124.浮原島 | ||||||
26°18′04″N 127°59′31″E / 26.30111°N 127.99194°E / 26.30111; 127.99194 浮原島(日语:浮原島/うきばるじま Ukibaru-jima)是沖繩縣宇流麻市的一個無人島,位於沖繩島中部的東海岸突出的勝連半島以東約7公里處,在濱比嘉島東南約3公里位置。浮原島西南還有一個名叫南浮原島的小島。 浮原島面積0.3平方公里,周長2.22公里,最高點為12公尺。南浮原島面積0.07平方公里,周長1.31公里,最高點為4公尺,也是一個無人島。二島皆由是琉球石灰岩覆蓋的低平島嶼,位於太平洋上,屬於沖繩群島中的與勝群島。行政區劃上,兩島與濱比嘉東部構成比嘉地區。在2005年宇流麻市合併以前屬於勝連町。 | ||||||
125.奧武島 | ||||||
奧武島(日语:奥武島/おうじま Ō-jima),傳統上是弔祭死者的地方,共有四座同名的島嶼,皆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 | ||||||
126.奧武島 (久米島町) | ||||||
26°20′19″N 126°49′41″E / 26.33861°N 126.82806°E / 26.33861; 126.82806 奧武島(日语:奥武島/おうじま Ō-jima,琉球語:奥武/オー Oo),是位於久米島以東沿岸800公尺處的一座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管轄。 位於久米島東方約800公尺,面積0.63平方公里,島上人口約30多人。1983年與久米島相連的橋樑完工。海濱有龜甲外形的「久米島海龜館」,為久米島的旅遊名勝。島的東方另有オーハ島,面積0.37平方公里,人口僅有數人。島上的疊石已於2007年被列入日本地質百選。 | ||||||
127.奧武島 (名護市) | ||||||
26°38′21″N 128°01′58″E / 26.63917°N 128.03278°E / 26.63917; 128.03278 奧武島(日语:奥武島/おうじま Ō-jima、琉球語:奥武/オー Oo),是沖繩縣名護市所屬的一個無人島。位於名護市街區西北約8公里處,在沖繩島與屋我地島之間的位置。 面積0.25平方公里,中央部位有沖繩縣道110號線(真喜屋交差點)自此通過,連接沖繩島與屋我地島的屋我地大橋也在其上方經過。道路沿岸有許多墓地,但無人居住。這是因為此島被琉球人認為是死者之島,除了掃墓以外禁止渡海上島。 | ||||||
128.奧武島 (南城市) | ||||||
26°07′46″N 127°46′22″E / 26.12944°N 127.77278°E / 26.12944; 127.77278 奧武島(日语:奥武島/おうじま Ō-jima,琉球語:奥武/オー Oo),是位於沖繩島南部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南城市玉城(舊玉城村)管轄。 面積0.23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人。位於南城市役所(舊玉城村役場)以南約2公里,也是該市最南部的位置。奧武島上建設有100公尺長的橋樑與沖繩島相接。 | ||||||
129.歐哈島 | ||||||
26°20′24″N 126°50′23″E / 26.34000°N 126.83972°E / 26.34000; 126.83972 歐哈島[1](日语:オーハ島),又名東奧武,是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所屬的一個島嶼。 歐哈島位於奧武島東部400公尺位置,面積0.37平方公里,周長2.7公里。島的東側為はての浜(日语:はての浜),是一個長達7公里的細長的沙洲,為著名觀光景點。 歐哈島與鄰近的奧武島沒有橋樑連接,只能從久米島坐船前往。但是退潮的時候與奧武島之間連接的沙洲露出水面,可以從奧武島步行十分鐘到達。 | ||||||
130.久高島 | ||||||
久高島(日语:久高島/くだかじま Kudaka-jima;琉球語:久高/クダカ Kudaka)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小島,位於沖繩島東部的海域上,距知念岬5.3公里。久高島現屬沖繩縣南城市管轄,從南城市知念安座真坐高速船15分鐘可到達,坐渡輪20分鐘到達。 久高島為一東北-西南走勢的細長小島,面積1.3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8公里,地勢平坦,最高點為17.4公尺。久高島的土質為赤土,保水力較差。另外,沿岸不斷生成珊瑚礁,產生潟湖。 根據《中山世鑑》的說法,天帝命琉球開闢之神阿摩美久降臨於久高島的カベール岬,並創立了沖繩群島。因此久高島被琉球人當作聖地進行崇拜。琉球王國時代,每當聞得大君就任之際,國王由聞得大君陪伴,來至島上進行禮拜。後來國王的巡禮活動在向象賢的改革中被廢止,改為聞得大君在齋場御嶽對久高島進行遙拜。1673年,改為由國王委派的代理人進行遙拜。 | ||||||
131.國頭 | ||||||
國頭(日语:国頭/くにがみ、くんじゃん)指的是沖繩島(及其周邊島嶼)的東北地域,又稱國頭地方、國頭地區、國頭方、カミ。 沖繩島從東北到西南分為國頭、中頭、島尻三個部份,國頭為其一。中心都市為名護市。 在三山時代時,國頭為三山之一的北山王國的領地。 1673年,金武間切的一部份和讀谷山間切的一部份劃出設立恩納間切(今恩納村),恩納間切被歸入國頭之下。 1896年施行郡制,設立國頭郡。1970年,名護市自國頭郡脫離,至現在國頭郡和名護市並存。1972年,原屬國頭郡的伊是名村和伊平屋村被轉交給島尻郡管理。 | ||||||
132.久米島 | ||||||
26°20′28″N 126°48′18″E / 26.34111°N 126.80500°E / 26.34111; 126.80500 久米島(日语:久米島/くめじま Kume-jima、琉球語:久米嶋/クミジマ Kumi-zima),古称姑米山、古米山,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的島嶼,位於那霸市西方約100公里處,島上人口約8410人。面積59.11平方公里,島周長53.31公里。全島皆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的轄區,為沖繩縣內次於沖繩本島、西表島、石垣島、宮古島的第五大島。是著名的浮潛旅遊地點,EEF海灘分佈著許多民宿。日本職業棒球東北樂天金鷹球團在此設有訓練地。 | ||||||
133.古宇利島 | ||||||
26°42′22″N 128°01′04″E / 26.70611°N 128.01778°E / 26.70611; 128.01778 古宇利島(日语:古宇利島/こうりじま Kōri-jima,琉球語:古宇利/フイ Hui)是位於沖繩本島北部屋我地島以北,屬今歸仁村的一座島嶼。以其美麗的海洋景觀和琉球人起源傳說(創世神阿摩美久祈求天帝所賜的一對男女)而聞名。面積3.13平方公里[1],周長7.9公里,外形幾乎為圓形,是一座隆起的珊瑚礁小島。島上大多數人從事農業,也有一些人從事漁業和服務業。主要農產品是甘蔗和参薯(紅芋)。海膽也十分有名。 經古宇利大橋,可與屋我地島相連。 | ||||||
134.島尻 | ||||||
島尻指的是沖繩島的西南部地域,又稱島尻地方、島尻地區、島尻方、シモ。 沖繩島從東北到西南分為國頭、中頭、島尻三個部份,島尻為其一。中心都市為那霸市。 在三山時代時,島尻為三山之一的南山王國的領地。 1896年施行郡制,設立島尻郡。然而,島尻郡還包含了不被島尻包含在內的南部離島。1972年,原屬於國頭的伊平屋村和伊是名村被交給島尻郡管理。那霸區(今那霸市)當初自島尻郡分離出來,此後數市又脫離島尻郡。中頭的西原町的一部份現在屬於那霸市。 | ||||||
135.瀨底島 | ||||||
26°38′46″N 127°51′54″E / 26.64611°N 127.86500°E / 26.64611; 127.86500 瀨底島(日语:瀬底島/せそこじま Sesoko-jima、琉球語:瀬底/シーク Siiku),日本島嶼,屬於沖繩縣國頭郡本部町。瀨底島位於沖繩島北部,可以利用瀨底大橋與沖繩島相接。瀨底島面積2.99平方公里,人口442人。 | ||||||
136.瀨長島 | ||||||
26°10′30″N 127°38′33″E / 26.17500°N 127.64250°E / 26.17500; 127.64250 瀨長島(日语:瀬長島/せながじま Senaga-jima、琉球語:瀬長/シナガ Sinaga)是沖繩縣豐見城市所屬的一個島。距離沖繩島南部的西海岸約600公尺,在那霸機場南側約1.5公里位置處。 面積0.18平方公里,周長1.8公里,最高點33公尺,為一個台地狀島嶼。行政上屬於瀨長地區。 | ||||||
137.津堅島 | ||||||
26°15′01″N 127°56′30″E / 26.25028°N 127.94167°E / 26.25028; 127.94167 津堅島(日语:津堅島/つけんじま Tsuken-jima、琉球語:津堅/チキン Cikin)是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東南方約五公里的島嶼,全島面積1.75平方公里。產業以農業和漁業為主,其中以種植胡蘿蔔為主要產業。 2005年4月1日隨著勝連町併入宇流麻市,現在的地名為宇流麻市勝連津堅。 | ||||||
138.渡名喜島 | ||||||
26°22′20″N 127°08′28″E / 26.37222°N 127.14111°E / 26.37222; 127.14111 渡名喜島(日语:渡名喜島/となきじま Tonaki-jima */?,琉球語:渡名喜/トゥナチ Tunachi)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渡名喜村。 渡名喜島位於那霸市西北約58公里處,北部為丘陵,南部為山岳,東部是峭壁,南北丘陵地帶之間有人居住。島上居民原以捕魚為生,現也有人以耕種為生,長年以來人口不足。有渡名喜港可以前往那霸和久米島。 此島被劃為渡名喜縣立自然公園(英语:Tonaki Prefectural Natural Park)的一部份。此島風景優美,但由於交通不便,前來觀光的人士較少。 | ||||||
139.鳥島 (沖繩縣) | ||||||
26°35′44″N 126°49′59″E / 26.59556°N 126.83306°E / 26.59556; 126.83306 鳥島(日语:鳥島/とりしま Tori-shima、琉球語:鳥島/トゥイシマ Tui-shima),又名久米鳥島,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久米島町。 鳥島位於久米島以北約28公里處,為琉球石灰岩沙地。鳥島是一個無人島,全境屬於町有地。島上設有鳥島炸射練習場,為美國空軍的演習場。在美軍進行空對地射擊訓練的時候,此島附近的水域禁止進行漁業活動。 | ||||||
140.中頭 | ||||||
中頭指的是沖繩島(及其周邊島嶼)的中部地域,又稱中頭地方、中頭地區、中頭方。 沖繩島從東北到西南分為國頭、中頭、島尻三個部份,中頭為其一。中心都市為沖繩市。 在三山時代時,中頭為三山之一的中山王國的領地。 1673年,金武間切的一部份和讀谷山間切的一部份劃出設立恩納間切(今恩納村)。此後,恩納間切被歸入國頭之下。國頭與中頭的邊界為昔日北山與中山的邊界向東中國海側向南延伸。 1896年施行郡制,設立中頭郡。然而1945年石川市(今宇流麻市)脫離中頭郡,此後又有數個市脫離,現在的中頭郡比原先的中頭更小。原本中頭的西原町的一部份現在屬於那霸市。 | ||||||
141.濱比嘉島 | ||||||
26°19′15″N 127°57′29″E / 26.32083°N 127.95806°E / 26.32083; 127.95806 濱比嘉島(日语:浜比嘉島/はまひがじま Hamahiga-jima、琉球語:浜比嘉/ハマフィジャ Hamahwiza)是沖繩縣宇流麻市所屬的島。在琉球的傳說中,是琉球人誕生之處,至今仍祭祀阿摩美久、志仁禮久兩神。 | ||||||
142.平安座島 | ||||||
26°20′56″N 127°57′29″E / 26.34889°N 127.95806°E / 26.34889; 127.95806 平安座島(日语:平安座島/へんざじま Henza-jima、琉球語:平安座/ヒャンジャ Hyanza)是日本沖繩縣宇流麻市的一座島嶼[1],也是与勝群島的一部分[2]。位於沖繩本島中部勝連半島東北約4公里[3]。面積5.44km²[4],周長約7km[1]、標高115.6m[5]。2012年4月時,島上有人口1,364人[1]。 | ||||||
143.宮城島 (宇流麻市) | ||||||
26°22′06″N 127°58′53″E / 26.36833°N 127.98139°E / 26.36833; 127.98139 宮城島(日语:宮城島/みやぎじま Miyagi-jima,琉球語:高離/タカハナリ Takahanari)是沖繩縣宇流麻市的一座島嶼[1],是与勝群島的一部分[2]。位於沖繩本島中部勝連半島東部約7公里處[3]。面積5.54km²[4],周長12.24km[5],地處平安座島和伊計島之間[6]。2012年4月時,島上有人口813人[1]. | ||||||
144.宮城島 (大宜味村) | ||||||
26°40′03″N 128°06′07″E / 26.66750°N 128.10194°E / 26.66750; 128.10194 宮城島(日语:宮城島/みやぎじま Miyagi-jima、琉球語:宮城/ミャーグシク Myaagusiku)為沖繩島北部鹽屋灣入海口的一個島,行政區上屬於沖繩縣國頭郡大宜味村管轄。 宮城島位於鹽屋灣西側灣口部,西側為東中國海。宮城島整座島嶼屬於沖繩海岸國定公園。2016年新設山原國立公園並移交給其管轄。島北側與南側皆與沖繩島相望,北側通過鹽屋大橋、南側通過宮城橋可去沖繩島。 | ||||||
145.水納島 (沖繩群島) | ||||||
水納島(日语:水納島/みんなじま Minna-jima、琉球語:水納/ミンナ Minna)位於琉球列島沖繩群島沖繩島北部的本部半島西北方約1.5公里處。從空中俯瞰狀似新月,因此被稱為「羊角麵包島」或「月牙島」。行政劃分上屬於日本沖繩縣國頭郡本部町。 | ||||||
146.屋我地島 | ||||||
26°39′56″N 128°00′38″E / 26.66556°N 128.01056°E / 26.66556; 128.01056 屋我地島(日语:屋我地島/やがじしま Yagaji-shima,琉球語:屋我地/ヤガーヂー Yagaazii)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緊鄰沖繩島北部的島嶼,行政劃分上屬於日本沖繩縣名護市,位於名護市的西北部,1946年到1970年間,島上曾設有屋我地村,但已於1970年時與名護町、屋部村、羽地村、久志村合併為名護市。 建有屋我地大橋、ワルミ大橋與沖繩島連接,古宇利大橋與今歸仁村的古宇利島連接。 島上有有濟井出、饒平名、屋我、運天原、我部五個村落,名護市市公所在饒平名設有支所和郵局。產業以甘蔗和鳳梨為主,島上海濱有紅樹林生長。 | ||||||
147.藪地島 | ||||||
26°19′10″N 127°55′24″E / 26.31944°N 127.92333°E / 26.31944; 127.92333 藪地島(日语:藪地島/やぶちじま Yabuchi-jima、琉球語:藪地/ヤブチ Yabuci)是沖繩縣宇流麻市所屬的一個無人島。 藪地島位於勝連半島東側,與沖繩島以藪地大橋相連。面積0.62平方公里。大約300年前起有人。現在島上一部份是農田,本島的住民從事農業。[1]島上有許多Trimeresurus flavoviridis(英语:Trimeresurus flavoviridis),島南岸密集生活著琉球傘藻(英语:Acetabularia ryukyuensis)。[2] | ||||||
148.慶良間群島 | ||||||
26°12′00″N 127°19′59″E / 26.2°N 127.333°E / 26.2; 127.333 慶良間群島(日语:慶良間諸島/けらましょとう Kerama-shotō、琉球語:慶良間/キラマ Kirama)為琉球列島沖繩群島之子群島,包括20多個大小島嶼,位於那霸市西方約40公里處。行政區劃分別屬於日本沖繩縣渡嘉敷村和座間味村。有人居住的島嶼包括渡嘉敷島、座間味島、阿嘉島、慶留間島和前島,共五座。 2005年11月,渡嘉敷島西側約120公頃的海域區域以及座間味島、阿嘉島之間包含無人島的海域區域約233公頃,以「慶良間群島海域」之名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附近海洋的透明程度為世界上有名,適合做為浮潛及賞鯨的地點。 | ||||||
149.阿嘉島 | ||||||
阿嘉島(日语:阿嘉島/あかしま Aka-shima、琉球語:阿嘉・阿嘉島/アカ・アカヌシマ Aka・Aka-nu-sima)是慶良間群島的一个岛屿,位于冲绳岛西南方15英里,由日本冲绳县座间味村管辖。2013年2月统计,岛上有167户,275人居住[5],有一所座间味村阿嘉中学。岛上的阿嘉岛临海研究所,为全日本提供群礁系统状况和最佳保护措施方面的资料和指导。 | ||||||
150.奧武島 (座間味村) | ||||||
26°09′12″N 127°16′16″E / 26.15333°N 127.27111°E / 26.15333; 127.27111 奧武島(日语:奥武島/おうじま Ō-jima),是慶良間群島中的一個無人島群,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座間味村。 慶良間機場的所在地外地島西南方約2公里小島郡的總稱。最大的是的Ubu岩(うぶ岩),其餘還有Kuba岩(くば岩)、中岩(なか岩)、Yubu岩(ゆぶ岩)等。在已成為海釣、賞鯨和浮潛的據點。 | ||||||
151.久場島 (慶良間群島) | ||||||
26°10′19″N 127°14′16″E / 26.17194°N 127.23778°E / 26.17194; 127.23778 久場島(日语:久場島/くばじま Kuba-jima、琉球語:久場島/クバジマ Kuba-jima)是慶良間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上屬於日本沖繩縣島尻郡座間味村。該島嶼是一個無人島。 | ||||||
152.慶伊瀨島 | ||||||
26°15′44″N 127°33′52″E / 26.26222°N 127.56444°E / 26.26222; 127.56444 慶伊瀨島(日语:慶伊瀬島/けいせしま Keise-shima、琉球語:慶伊・慶伊備瀬/チー・チービシ Cii・Ciibisi)位於沖繩島那霸港以西約12公里處東中國海中的一個島嶼,由三個環礁島組成。慶伊瀨島屬於慶良間群島,行政區域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渡嘉敷村。 慶伊瀨島位於慶良間群島的最東側,在渡嘉敷島、前島和沖繩島之間的位置。距離渡嘉敷島約20公里,離那霸市更近。 慶伊瀨島的三個環礁島分別是神山島、クエフ島、ナガンヌ島,都是無人島,其中神山島上設有燈塔。 | ||||||
153.慶留間島 | ||||||
26°10′57″N 127°17′19″E / 26.18250°N 127.28861°E / 26.18250; 127.28861 慶留間島(日语:慶留間島/げるまじま Geruma-jima、琉球語:慶留間/ギルマ Giruma)是慶良間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座間味村。 慶留間島是座間味村三個有人島中面積最小的一個。有阿嘉大橋與阿嘉島相連,慶留間橋與外地島相連。 島上的高良家住宅為重要文化財。番木瓜為特產。也是慶良間鹿的棲息地。 | ||||||
154.座间味岛 | ||||||
座间味岛(日语:座間味島/ざまみじま Zamami-jima、琉球語:座間味/ジャマミ Zamami)位于慶良間群島的中部,面积为6.7平方公里,属沖繩縣島尻郡座間味村管辖[2],是慶良間群島中4座有人居住的岛屿之一(其他三个是渡嘉敷岛、阿嘉岛、庆留间岛)[3]。2013年2月数据显示,该岛人口共有165户,584人[4]。 | ||||||
155.渡嘉敷島 | ||||||
26°11′52″N 127°21′52″E / 26.19778°N 127.36444°E / 26.19778; 127.36444 渡嘉敷島(日语:渡嘉敷島/とかしきじま Tokashiki-jima、琉球語:渡嘉敷/トゥカシチ Tukasici)是沖繩群島中的一個島嶼,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渡嘉敷村。渡嘉敷島是慶良間群島的一部分,面積15.31平方公里,人口700人。 | ||||||
156.外地島 | ||||||
26°10′07″N 127°17′34″E / 26.16861°N 127.29278°E / 26.16861; 127.29278 外地島是沖繩群島慶良間群島中的一個無人島,位於阿嘉島東南約2公里處,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座間味村。面積0.83平方公里,周長4.6公里。 外地島上建有慶良間機場,與有人居住的慶留間島之間以慶留間橋連接。原為慶留間島居民的耕作地,1982年起建設機場。 | ||||||
157.前島 (沖繩縣) | ||||||
26°12′40″N 127°26′47″E / 26.21111°N 127.44639°E / 26.21111; 127.44639 前島是沖繩群島慶良間群島中的一個島,位於渡嘉敷島以東約7公里處。行政區劃屬沖繩縣島尻郡渡嘉敷村。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這裡製造慶良間薪以及捕鰹業盛行,大約有200名居民居住。美國治理琉球時期,對當地進行開拓,設置簡易供水管道等基礎設施。1962年,因為遭遇颱風,居住的36名居民集體轉移到了沖繩島居住,此後長期是無人島。直到最近才有人返回定居,截止2004年,島上人口共4人。 | ||||||
158.屋嘉比島 | ||||||
26°12′57″N 127°14′40″E / 26.21583°N 127.24444°E / 26.21583; 127.24444 屋嘉比島是沖繩縣島尻郡座間味村所屬的一個無人島,位於座間味島以西約4公里處,位於久場島以北約2公里處。 面積1.26平方公里,周長5.29公里,島東北部為最高點的丘陵。東北部海岸有標高在50公尺以上的峭壁,東南部存在小沙灘。距離屋嘉比島西北部約200公尺處有一個名為長內瀨的小島。在琉球國時代,屋嘉比島被琉球人當作御嶽進行崇拜。 屋嘉比島上完全覆蓋著森林和中國芒草原。島上棲息的慶良間鹿是日本政府認定的自然紀念物。 | ||||||
159.登野城 | ||||||
登野城(日语:登野城/とのしろ Tonoshiro[1]),是日本冲绳县石垣市的一个地名,主要位于石垣岛的南部[2]。同时,登野城也是一个大字的名称,邮政编码是907-0004[1]。 | ||||||
160.登野城尖閣 | ||||||
登野城尖閣(日语:登野城尖閣/とのしろせんかく Tonoshirosenkaku[1])是日本沖繩縣石垣市的大字[2]。日本方面將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全域劃入此字。郵便番號(日语:日本の郵便番号)為907-0031[1]。 | ||||||
161.釣魚臺 | ||||||
25°44′33″N 123°28′17″E / 25.74250°N 123.47139°E / 25.74250; 123.47139 钓鱼岛(香港作釣魚台,台湾作釣魚臺),又被稱為釣魚嶼、釣魚山、釣嶼、釣台或者是釣魚台島,在日本則稱呼為魚釣島(日语:魚釣島/うおつりしま Uotsuri-shima),琉球語稱為魚國島(ユクンジマ Yukunjima)[24],八重山語稱為魚叉島(イーグンジマ Īgunjima)[註 2][26],是位於中國大陸正東側東海大陸棚以東的臺灣-宍道褶曲帶南端、臺灣東北外海處沖繩海槽西側的一座荒島[27]。但就地質結構而言各方則有不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認為釣魚臺是臺灣本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島鏈的其中一部分,而日本則認為釣魚臺作為沖繩縣南西諸島所組成的部分[28]。而中文「釣魚臺」一詞的由來,則是過去的人們認為島嶼周遭有大量魚群居住而命名[26]。釣魚臺是整個釣魚台列嶼當中最大的島嶼,整個島礁面積約4.3838平方公里,而周圍的海域面積大約為17萬平方公里[29]。 | ||||||
162.沖北岩 | ||||||
25°46′52″N 123°32′39″E / 25.78111°N 123.54417°E / 25.78111; 123.54417 沖北岩又被稱作北岩、大北小岛或者是鳥島,在日本則稱呼為沖之北岩(日语:沖の北岩/おきのきたいわ Oki-no-Kita-iwa),是釣魚臺列嶼中的一座荒島[註 1][7][8]。沖北岩本身島嶼地質為火山島結構,通常跟和它相應的沖南岩一同被歸類為釣魚臺其附屬島嶼中。目前包括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聲稱擁有沖北岩之主權,其中日本主張對沖北岩等釣魚臺列嶼擁有主權並為由其實際統治的領土,但是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則多次表示自身才合法擁有領土的主權。 | ||||||
163.沖南岩 | ||||||
25°45′19″N 123°33′59″E / 25.75528°N 123.56639°E / 25.75528; 123.56639 沖南岩又被稱作南岩、大南小島或者是蛇島,在日本則稱呼為沖之南岩(日语:沖の南岩/おきのみなみいわ Oki-no-Minami-iwa),是釣魚臺列嶼中的一座無人荒島[註 1][7][8][9]。沖南岩本身島嶼地質為火山島結構火山島,通常跟和它相應的沖北岩一同被歸類為釣魚臺其附屬島嶼中。其相對位置位在石垣島北方約160公里、釣魚臺列嶼主島釣魚臺東方約7公里處,島嶼整體面積約0.01平方公里,而其海拔高度最高僅有13公尺[2]。目前包括日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都聲稱擁有沖南岩之主權,其中日本認定沖南岩等釣魚臺列嶼皆為其實際統治的領土,但是另外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則多次表示自身才合法擁有該土地的主權[10][11][12][10]。 | ||||||
164.北小島 | ||||||
25°43′55″N 123°32′26″E / 25.73194°N 123.54056°E / 25.73194; 123.54056 北小島又被稱作大鳥島,在日本亦稱呼為北小島(日语:北小島/きたこじま Kita-kojima),是位於臺灣東北方島鏈釣魚臺列嶼東側的荒島。其中北小島因為有許多鳥類棲息而又被稱作「大鳥島」,並且常與南小島合稱為「橄欖山」、「薛坡蘭」或者是「黃茅嶼」。在2012年1月16日日本政府開始劃定自身專屬經濟區邊界的參考點後[10],於同年3月2日時也將釣魚臺北方的島礁、赤尾嶼北方的島礁和黃尾嶼北方的島礁皆命名為北小島[11][12][13]。但對於日本堅持將北小島視為其實際統治領土的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則多次表示自身才擁有領土的主權。北小島與南小島之間相隔長約150公尺、寬約200公尺的橄榄门海峽,而過去在東海風浪大時臺灣漁民往往會選擇將船隻駛於此以躲避風浪。北小岛岛上主要地形包括有135公尺高的狮峰与鹰峰,以及莲花石和孔明石等景觀。 | ||||||
165.上虎牙岛 | ||||||
上虎牙岛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位于黄尾屿北,坐标为25°55.7′N 123°41.0′E。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其标准名称[1][2][3]。 上虎牙岛紧邻黄尾屿,是黄尾屿北侧三个卫星岛屿之一(另有海豚岛和下虎牙岛),这三个小岛是整个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陆地的最北端。[4][5][6][7] 上虎牙岛被日本政府命名为“北小岛”,是日本政府命名的4个卫星岛之一。 | ||||||
166.赤背北岛 | ||||||
赤背北岛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位于赤尾屿北,坐标为25°55.5′N 124°33.5′E[1]。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其标准名称[2][3][4]。 赤背北岛是赤尾屿系列岛屿之一,它位于该系列岛屿的最北端,岛屿外形狭长,呈东北-西南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钓鱼岛海区的领海基线,其中一个基点就在赤背北岛。[5][6] 赤背北岛被日本政府命名为“北小岛”,是日本政府命名的4个卫星岛之一。 | ||||||
167.黄尾屿 | ||||||
25°55′24″N 123°40′51″E / 25.92333°N 123.68083°E / 25.92333; 123.68083 黃尾嶼又被稱作黃麻嶼、黃毛山、黃毛嶼或者是黃嶼,在日本則稱呼為久場島(日语:くばじま Kuba-shima),是一座位於臺灣東北方島鏈釣魚臺列嶼東側的荒島[7][8]。黃尾嶼在一些古代文獻亦被稱為「黄尾山」、「黃尾島」以及「烏港」,並且於明清時期被視為琉球冊封使的航路指標島嶼之一[9];而在琉球國第二尚氏當時的文獻資料中也以「黃尾嶼」記載之,而由於島嶼上棲息著大量鳥隻使得該島又被稱作「鳥島」[10]。而日語之中所使用的漢字「久場」一詞,則是將琉球語首里-那霸中央方言中原本指蒲葵的「クバ」借用而成,而沖繩地區便常以「クバ島」來指稱外觀像蒲葵的黃尾嶼。此外八重山群島地區則由於島嶼土壤呈現黃色緣故,因此常另外以「黃色之島」(チールージマ)形容之。 | ||||||
168.赤尾嶼 | ||||||
25°55′21″N 124°33′36″E / 25.92250°N 124.56000°E / 25.92250; 124.56000 赤尾嶼又被稱作赤坎嶼、赤嶼或者是赤礁,在日本則稱呼為大正島(日语:大正島/たいしょうとう Taishō-tō),是釣魚臺列嶼最東端的無人島嶼[1]。赤尾嶼在過去的文獻中被冠以「赤尾山」、「赤尾島」以及「赤尾礁」等多種名稱[2],過去琉球國的文獻資料中亦以「赤尾嶼」記載之,而先島群島的居民則由於其鄰近久米島而以「久米赤島」稱呼[3]。 | ||||||
169.釣魚臺列嶼 | ||||||
釣魚台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组岛屿,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各島泥土不厚、風浪較大,僅釣魚臺上有淡水溪流。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24]。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與日本国皆聲稱釣魚台列嶼為其領土,引發一連串爭議。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領土,屬台灣附屬島嶼[25][26]。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日语:尖閣諸島/せんかくしょとう Senkaku-shotō),日本政府認為島嶼按歷史及國際法均屬於日本固有領土,归属琉球群島一部分,沒有領有權問題[27]。 | ||||||
170.海豚岛 | ||||||
海豚岛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位于黄尾屿西北,坐标为25°55.8′N 123°40.7′E。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其标准名称[1][2][3]。 海豚岛是紧邻黄尾屿的卫星岛屿之一,是黄尾屿西侧各个卫星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它与黄尾屿主岛仅相隔数十米的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钓鱼岛海区的领海基线,其中一个基点就在海豚岛。[4][5][6] 海豚岛被日本政府命名为北西小岛,是日本政府命名的4个卫星岛之一。 | ||||||
171.下虎牙岛 | ||||||
下虎牙岛(日语:北東小島)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位于黄尾屿北,坐标为25°55.7′N 123°41.0′E。2012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公布其标准名称[1][2][3]。 下虎牙岛是紧邻黄尾屿的卫星岛屿之一,其面积很小,也可以被视为巨大的礁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的钓鱼岛海区的领海基线,最北方基点就在下虎牙岛。[4][5][6] 下虎牙岛在日本名为北东小岛,是日本政府命名的4个卫星岛之一。 | ||||||
172.南小島 | ||||||
25°43′23″N 123°32′47″E / 25.72306°N 123.54639°E / 25.72306; 123.54639 南小島又被稱作大蛇島或者是鳥島,在日本則稱呼為南小島(日语:南小島/みなみこじま Minami-kojima),是組成釣魚臺列嶼的其中一座荒島,並且常與北小島合稱為橄欖山、薛坡蘭或者是黃茅嶼[6]。其中南小島與北小島之間相隔長約150公尺、寬約200公尺的橄欖門海峽,而過去在東海風浪大時臺灣漁民往往會選擇將船隻駛於此以躲避風浪。南小島的面積約0.40平方公里,而在島嶼上分別有海拔139公尺高的拳頭嶺與89公尺高的拇指峰[10]。 | ||||||
173.大東群島 | ||||||
大東群島(日语:大東諸島/だいとうしょとう Daitō-shotō,琉球語:大東島/ウフアガリジマ Uhuagari-zima)是琉球列島中,位於沖繩群島東方約340公里的島嶼群;包括北大東島、南大東島及沖大東島,因為島嶼數目不多,常被當作沖繩群島的子群島,但也有將其視為獨立群島的分類。行政劃分上北大東島及沖大東島屬於日本沖繩縣島尻郡北大東村,南大東島屬於同郡的南大東村。 | ||||||
174.沖大東島 | ||||||
24°27′57″N 131°11′23″E / 24.46583°N 131.18972°E / 24.46583; 131.18972 沖大東島(日语:沖大東島/おきだいとうじま Okidaito-jima),別名Rasa島(ラサ島)為琉球群島大東群島中的島嶼,行政劃分上屬於日本沖繩縣島尻郡北大東村,全島屬於Rasa工業(ラサ工業)之私有土地,且現為美軍的試射場(沖大東島射轟炸場),一般人禁止進入,故無人居住。 位於那霸市的東南約408公里,南大東島南方約150km的太平洋上,為珊瑚礁隆起所形成的島嶼,周圍階為珊瑚礁所包圍,地質與北大東島和南大東島非常相似。 島上大部區域堆積了鳥的糞便,在與珊瑚的石灰質反應後成為「磷礦石」。 | ||||||
175.北大東島 | ||||||
25°56′41″N 131°18′23″E / 25.94472°N 131.30639°E / 25.94472; 131.30639 北大東島是大東群島中最北部的一個島嶼,位於菲律賓海的東南部。今北大東島在行政區劃上屬於沖繩縣島尻郡北大東村管轄。 北大東島是一個孤立的珊瑚島,位於南大東島以北約9公里處。島上居民完全以農業種植為生計,該島缺乏新鮮淡水。 | ||||||
176.琉球料理 | ||||||
琉球料理[1],又稱沖繩料理,是琉球(今日本沖繩縣及奄美諸島)的地方菜系。由於文化、氣候、蔬菜物產等的差異,与日本内地的饮食相比,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 ||||||
177.家鸭 | ||||||
家鴨(学名: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是经人工驯化和饲养的绿头鴨,是常见的家禽[1]。經飼養的家鴨通常會用作食用或取其羽毛作羽絨,不少家鴨亦用於表演、觀賞或當為寵物。家鸭品种很多,北京鴨,土鸭,褐色菜鴨,和白色菜鴨等,是同一物种[2][3];但是,经常做為雜交肉鴨父系的番鸭(红面番鸭、香鹑雁,麝香鸭,红嘴雁)则是被驯化的疣鼻棲鴨,与一般家鸭不同属不同种[4][5]。 | ||||||
178.石垣牛 | ||||||
石垣牛,是指在日本沖繩縣石垣市及八重山郡(竹富町、與那國町)出産的黑毛和牛品種。 在日本最南端位置的八重山諸島,因氣侯溫暖畜產業特別是養牛業盛行,石垣牛因此成為當地名物。 | ||||||
179.艾德熊 | ||||||
艾德熊(英文:A&W Restaurants)是美国的一个快餐连锁店,以独特的饮料根啤而著名。艾德熊是第一个成功的加盟连锁形式,始于1921年的加利福尼亚。今日,他的连锁店遍布世界,提供汉堡包和法式薯条以及热狗。它的许多门店是有侍者的免下车餐厅。 公司名称A&W来自于创始人姓氏首字母,Roy Allen与Frank Wright。艾德熊目前被百胜所收购经营[4]。 該連鎖店在美國以「結霜馬克杯」而著名,在馬克杯被灌入飲料前都會事先在冰箱中冰鎮至結霜然後再給顧客使用。 | ||||||
180.條紋豆娘魚 | ||||||
條紋豆娘魚,又稱條紋雀鯛、五線雀鯛,俗名為厚殼仔,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雀鯛科的其中一種,俗名惠琪豆娘鱼。 | ||||||
181.角煮 | ||||||
角煮(日语:角煮/かくに Kakuni */?)是日本九州长崎的一种特产料理,卓袱料理的一种[1][2]。相当是杭州东坡肉在日本的变体。 明代杭州与九州之間的海上贸易,使东坡肉有机会流传到日本及琉球,从而产生了現今的角煮。這道食品是长崎卓袱料理的代表,名作:“东坡煮”。角煮在南九州萨摩地区亦享有盛誉,在琉球则更成为了宫廷料理。 | ||||||
182.長莖葡萄蕨藻 | ||||||
長莖葡萄蕨藻(學名:Caulerpa lentillifera)是蕨藻屬的一種可食用藻類,也被稱作海葡萄或綠魚子,在菲律賓麥克坦島和日本沖繩縣有這種藻的養殖場。[1] | ||||||
183.羽鳃鲐 | ||||||
羽鳃鲐(学名:Rastrelliger kanagurta),又稱金带花鲭,俗名花鮫、鐵甲、肉鰱、媽鱟、姑婆頭、大口鮫,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鯖亞目鲭科的其中一種。 | ||||||
184.艷山薑 | ||||||
月桃(學名:Alpinia zerumbet),別稱月桃、艷山紅、枸薑、良恙、良姜、良薑、大良薑、大草寇(廣州)、草寇、草扣、灟水月桃、玉桃、虎子花(台灣)及熊竹蘭等[3][4][5][6][7][8],為薑科山薑屬植物[9]。於台灣約有3-4種蝴蝶以艷山薑為食物來源,分別為黑弄蝶(Notocrypta curvifascia)[10]、蘭嶼黑弄蝶(Notocrypta feisthamelii alinkara)[11]、大白紋弄蝶(Updaspes folus)[12]及白波紋小灰蝶(Jamides alecto)[13]等, 黑弄蝶、大白紋弄蝶食其葉,白波紋小灰蝶則食其花序[14]。 | ||||||
185.芫荽 | ||||||
芫荽[註 1](学名:Coriandrum sativum)[1],又名胡荽、香菜、盐须、香茜又或者臭菜,广东等地为避衰讳[2]也称芫茜。芫荽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東、地中海、印度、拉丁美洲、中国和東南亞的烹調中經常出現,亦可作藥用。 | ||||||
186.秀貴甘蔗 | ||||||
甘蔗(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又名紅甘蔗[1]:146[2],为禾本科甘蔗属下的一个种。皮墨紅色,莖肉富纖維質多汁液,清甜嫩脆、食而不膩,可削皮後直接食用或搾汁飲用。[3][4] [在维基数据编辑] | ||||||
187.臺灣香檬 | ||||||
臺灣香檬(學名:Citrus depressa),又名「扁實檸檬」,分布在台灣、琉球及關島。客家語稱之為「山桔仔」,閩南语稱為「酸桔仔」、「山柑仔」[3]。琉球語稱為「酸食」(シークヮーサー,酸食)。香檬與另一種作物酸桔同為芸香科柑橘屬(Citrus),它們的未熟果的外觀上非常相似,但並非為同一種作物,酸桔果實在台灣新竹及苗栗一帶用於製作桔醬食用。 | ||||||
188.花生豆腐 | ||||||
花生豆腐,是一項客家及琉球傳統食品,於台灣主要在南部,常見於屏東內埔、高雄美濃、台南等地方。雖然名為「豆腐」,卻沒有黃豆成份。花生豆腐和豆腐的差別是:豆腐是以黃豆和凝固劑為材料,而花生豆腐是用在來米粉與番薯粉製作,其製作過程比較像碗糕。兩者比較起來,口感有極大差異。 | ||||||
189.四棱豆 | ||||||
四棱豆,(学名: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翼豆、楊桃豆、四角豆、香豆、羊角豆、龍豆、翅豆、豆菜,为豆科四棱豆属下的一个种。原產於東南亞,1910年引進台灣、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 | ||||||
190.德式巧克力蛋糕 | ||||||
德式巧克力蛋糕(英語:German chocolate cake),是一款源自美國的千層巧克力蛋糕,內裹填滿椰子和核桃糖霜。它的巧克力製造商名為塞繆爾·日耳曼(Samuel German),他們以烘焙巧克力於蛋糕食譜開發。在傳統上甜巧克力是用於蛋糕中的巧克力類型(英语:Types of chocolate),但今天很少有食譜要求。 | ||||||
191.茉莉花茶 | ||||||
茉莉花茶是属于花茶类和再加工茶的一種,又稱為茉莉香片,簡稱香片。製作材料為茶葉以及茉莉花,因此能兼有二者的香味。 茉莉花茶,窨花茶中之名品。茶中加入茉莉花朵窨製而成,故名。茉莉花茶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一种,所谓茉莉花茶就是用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加入绿茶中窨製而成的。用不同的绿茶品种去做茶胚,例如用龙井茶,用茉莉花去窨製就叫龙井茉莉花茶,如用玫瑰花朵去窨製的,就叫龙井玫瑰花茶,餘此类推。 茉莉花茶,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茉莉仙桃更是在泡茶时会像花一样打开。當你在飽餐一頓過後,搭配茉莉花茶就可以有效幫助消化、消脂,也讓口氣清新。[1] | ||||||
192.長豇豆 | ||||||
長豇豆(學名:Vigna unguiculata subsp. sesquipedalis),又名尺八豇,通称豆角、長豆,是一種蔬菜,屬豆科豇豆屬,豇豆的亞種。可分成綠、白兩類,綠豆角較幼及較硬,而白豆角則較粗及較腍,於廣東常與牛肉一起炒,該菜式在香港有時被戲稱為「亂棒打死牛魔王」;而与猪肉同炒时则被戏称为「乱棒打死猪八戒」。此外綠豆角較硬,故可切粒與雞蛋混合後,倒在鍋裏煎。 每100克豆角,含47個卡路里,0克脂肪,0毫克膽固醇,4毫克鈉 (0%每日攝取量),8克碳水化合物 (2%每日攝取量)和3克蛋白質 (5%每日攝取量)。豆角的維他命A相等於17%每日攝取量,鐵質相等於2%每日攝取量,維他命C相等於31%每日攝取量,鈣質相等於5%每日攝取量。(每日攝取量數據是以2000年為標準,並需要按個人每日所攝取的熱量為準則。) | ||||||
193.红凤菜 | ||||||
红凤菜(学名:Gynura bicolor),又名紅菜、補血菜,是菊科千里光族菊三七属的藥用植物[1]。葉片背面呈紫紅色,正面呈深綠色,葉肉厚,含水量高,含花青素。分布在日本、缅甸、尼泊尔、臺灣、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林下、岩石上和河边湿处,现在也人工栽培作为食用蔬菜,营养丰富。在臺湾被誉为“补血菜”;在中国大陆,又俗称“血皮菜”,中国北方很多人将它误认为紫背天葵;在日本常用于制作蔬菜沙拉和天麸罗。 | ||||||
194.Spam (品牌) | ||||||
Spam(中國大陸:世棒[1];台灣:好味餐)是荷美爾生产的熟豬肉和雞肉罐裝食品品牌。它由荷美尔于1937年推出,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廣至全世界,午餐肉这一品类也随之产生[2]。截至2003年,Spam已在六大洲的41个国家/地区销售,并在100多个国家/地区注册了商标。[3] Spam罐裝食品裡面主要是上肩肉和火腿[4]以及盐、水、馬鈴薯澱粉、糖和亚硝酸钠(防腐剂)。[5]由於Spam罐裝食品裡面有高含量的脂肪、钠和防腐剂,许多人建議不宜過多食用Spam。[6] 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午餐肉博物館專門介紹Spam的歷史。 垃圾邮件的英語和午餐肉同為「Spam」。語源來自英國搞笑節目《蒙提·派森》中以午餐肉為題的搞笑短劇,說一間餐廳供應的餐點全是午餐肉,而且還有一群維京人打扮的食客唱著不斷重覆「Spam」這歌詞的讚歌,令人煩厭。[7] | ||||||
195.苏铁 | ||||||
苏铁(学名:Cycas revoluta),又名琉球蘇鐵,同物異名臺東蘇鐵[3],俗称鐵樹、鳳尾蕉、鳳尾松、避火樹,属于苏铁科苏铁属的一种植物。 | ||||||
196.参薯 | ||||||
参薯(学名:Dioscorea alata)为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1],有一種獨特的香草味,肉心呈紫色。與甘薯(D. esculenta)、淮山藥(D. polystachya)、對葉薯蕷(D. oppositifolia)、日本山芋(D. japonica)等是近亲。 | ||||||
197.桶柑 | ||||||
桶柑(英文:tankan;學名:Citrus tankan),又稱為年柑,是柑橘的一種,屬於芸香科植物,據推測是椪柑與臍橙之天然雜交種。早年由於農家將桶柑儲藏於木桶中作運輸,故稱之為桶柑。品種可細分為桶柑、海梨柑、高牆桶柑(大春種無子桶柑)。性喜溫暖,生育適溫18~26℃,臺灣中、北部適於栽培;繁殖可用嫁接法,砧木可用酸桔或廣東木黎檬。 | ||||||
198.李鸿章杂碎 | ||||||
李鸿章杂碎(英語:chop suey)又稱杂碎,是盛行于北美地区的的美式中国菜[1]。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1896年清末名臣李鸿章游历美国而名声大噪,进而在美国和加拿大流行,成为北美地区一道受人喜爱的華人美食。[2] | ||||||
199.冲绳杂炒 | ||||||
杂炒(チャンプルー)是一类冲绳特色菜,由蔬菜和豆腐等材料炒制而成。其中最著名的是苦瓜杂炒(ゴーヤーチャンプルー)。 | ||||||
200.番杏 | ||||||
番杏(学名:Tetragonia tetragonioides (Pall.) Kuntze)是番杏科番杏属的植物,又名法国菠菜、新西蘭菠菜、洋菠菜、夏菠菜、濱萵苣、蔓菜、白番杏、白紅菜。 一二年生肉质草本,无毛。茎圆,半蔓性,极易分枝,丛生匍匐于地面,表皮细胞有针状结晶体,颗粒状突起。卵形至三角形的叶片互生,全缘,叶柄肥厚,嫩叶上有银色粉状物。夏秋间叶腋开黄花,花被钟状四裂;3~8心皮合生,子房下位,3~8室,每室一胚珠。淡褐色菱形果实,长约5毫米,有4~5角,花萼宿存。 原產于日本、澳大利亚和紐西蘭[1],奮進號三桅帆船的船長詹姆士·庫克將之帶上船食用,用來避免壞血病[2]。植物學家約瑟夫·班克斯在18世記後葉將它帶到邱園,之後傳到世界各地[3],現在分佈於南美洲、东南亚至東北亞、大洋洲等地。一般生于海滩沙地上。 | ||||||
201.落葵 | ||||||
落葵(学名:Basella alba、Basella rubra)是落葵科落葵属的一年生藤蔓植物,其种加词“alba”意为“白色的”。是一种可供食用的蔬菜。《本草纲目》記載:「落葵三月种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叶似杏叶而肥厚软滑,作蔬和肉皆宜。」傳說為泰國皇宮指定為御用的菜餚,因此亦稱皇宮菜,其他名稱亦有:健康菜、紫角叶、胭脂菜、胭脂豆、蚕菜、木耳菜、天葵、胡臙脂、牛皮凍、蟳公菜、蟳管菜、蟳菜、蝟菜、軟筋菜、軟姜仔、藤菜、藤葵、蔠葵、非洲菠菜、繁露、蘩露、龍宮菜、潺菜等。 | ||||||
202.苦瓜 | ||||||
苦瓜(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又名涼瓜、半生瓜、癞葡萄、锦荔枝等,是葫芦科的热带和亚热带藤本植物。苦瓜原产于非洲。[1]野生或半驯化的变种在史前时期遍布亚洲,很可能在东南亚被完全驯化。[1][2] | ||||||
203.大吴风草 | ||||||
大吴风草 (山菊)(学名:Farfugium japonicum)为菊科大吴风草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韓國、台灣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常生於山谷、林下和草丛。[1] 其种加词“japonicum”意为“日本的”。 | ||||||
204.豆腐糕 | ||||||
豆腐糕(又名唐芙蓉)是沖繩料理的一種,即琉球式的腐乳。 豆腐糕是利用島豆腐(日语:島豆腐)加上米麴(日语:米麹)、紅麴、泡盛發酵而成的食品。源于明朝时期由中国传入琉球国的豆腐乳。 | ||||||
205.稜角絲瓜 | ||||||
稜角絲瓜(学名:Luffa acutangula)為葫蘆科絲瓜屬的一種,又稱八角瓜、八棱瓜、十角絲瓜、角瓜、廣東絲瓜、澎湖絲瓜、金門絲瓜或雨傘瓜、勝瓜、絲瓜,是圆筒丝瓜(Luffa aegyptica)的近缘物种,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體有十條明顯突起的稜,原產地為印度次大陸,現遍佈熱帶亞洲、包括中國,也被引入到非洲及美洲,未成熟果实作为蔬菜食用。[1][2] 稜角絲瓜的果实有点像带有隆起背脊的黄瓜。它分布在中亚以及东亚至东南亚地区。在寒冷气候的地区,稜角絲瓜也被当作盆栽植物种植。此種類可食用。 | ||||||
206.豬蹄 | ||||||
豬蹄是指豬的腳部(蹄)和小腿,在广东称圆手,又叫元蹄、北方则将南方所称的“猪脚”细分为猪肘和猪蹄[來源請求],在華人世界中,豬腳是豬常被人食用的部位之一,有多種不同的烹調作法。 | ||||||
207.青蟹屬 | ||||||
青蟳屬(学名:Scylla),又称青蟹属,梭子蟹科的一属甲壳动物。多可食用,肉质鲜美。 青蟳屬有四品種[2],其中最常見為锯缘青蟹。青蟳屬常見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3]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 | ||||||
208.大野芋 | ||||||
大野芋(学名:Leucocasia gigantea)是天南星科芋属的植物。分布於馬來半岛、中南半岛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四川、云南、安徽、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7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石灰岩地区、沟谷地带、林下湿地或石缝中。可食用,外觀近似同科且有毒的姑婆芋,切勿搞混。 | ||||||
209.石斑魚 | ||||||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學名:Epinephelinae)鱼类的泛称,属于鱸形目鮨科。 | ||||||
210.筆筒樹 | ||||||
筆筒樹(學名:Cyathea lepifera),又名多鱗白桫欏、蛇木,為桫欏科桫欏屬的植物,分布於琉球群岛、菲律賓群島、新幾內亞島、臺灣、福建等華南地區,喜愛潮濕且向陽的開闊環境。 | ||||||
211.假荜拔 | ||||||
假荜拔(学名:Piper retrofractum)是胡椒科胡椒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等地,其果實可以作為香料,在辣椒引入前曾是東南亞飲食的常見調味料之一。 | ||||||
212.莙薘菜 | ||||||
莙薘菜(Beta vulgaris subsp. cicla)[1],即叶用甜菜,俗语又叫牛皮菜、厚皮菜、猪乸菜、勺菜(客家語),莧科菾屬的耐寒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菜,是甜菜的一個變種。常見於地中海料理。莙薘菜原产欧洲南部,公元5世纪由阿拉伯传入中国[3]。雖然菜葉常綠,但其葉柄顏色多變,有綠色、紅色等多種顏色[4]。 | ||||||
213.丝瓜 | ||||||
丝瓜(学名:Luffa aegyptiaca)也作圓筒絲瓜,粵語称水瓜,在臺灣又稱菜瓜[2],是原產於印度[來源請求]的一種葫蘆科植物原生于印度次大陆,被引入到世界各地,在東亞地區被廣泛種植。[1] | ||||||
214.假还阳参 | ||||||
假还阳参(学名: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又名细叶假黄鹌菜,是菊科假还阳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日本島根縣、山口縣的沿海地區以及沖縄、朝鮮半島南部和中国沿海地區。 | ||||||
215.紅嬌鳳凰螺 | ||||||
紅嬌鳳凰螺(学名:Strombus luhuanus)为鳳凰螺科鳳凰螺屬下的一个种。 在日本的高知縣、和歌山縣、沖繩縣及鹿兒島縣的奄美群島等地常做為料理[1]。為避免濫捕,於和歌山縣僅可在每年6月至8月捕撈[2]。 | ||||||
216.味噌湯 | ||||||
味噌湯(日语:味噌汁/みそしる Miso shiru)是一種湯料理,即麵豉湯,是日本具代表性的傳統食品,常見於日本人的早餐。 雖然是同樣的海带、鱼干、味噌三種材料,但因為各家庭所使用的方法及時間的不同,所以家家有不同的味噌湯的做法。 | ||||||
217.家山羊 | ||||||
山羊(学名:Capra aegagrus hircus)[1]又稱夏羊、黑羊或羖羊,和綿羊一样,是最早被人類馴化的家畜之一。山羊的祖先是野山羊,在距今10,500年前于伊朗扎格罗斯完成驯化[2]。人类馴養山羊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便于取得其毛、肉和奶。山羊皮直到中世紀還被經常用於旅行和野營時使用的水袋或酒袋,在某些地區,山羊皮還製成羊皮紙用於書寫。 山羊肉和山羊奶至今仍做為食用。在印度,山羊肉常被叫做「羊肉」或「羔羊肉」。山羊皮仍被用於製作小羊皮手套和其他衣物。某些種類的山羊可以产羊毛纖維、開司米和馬海毛,可以用於製造羊毛衫等。 | ||||||
218.夜光蝾螺 | ||||||
夜光蝾螺(学名:Turbo marmoratus),俗稱月光螺[3],是古腹足總目鐘螺目蝾螺科蝾螺属的一种體型頗大的海洋腹足纲軟體動物[1][2]。 本物種的特徵除了其螺殼的殼口有一層厚厚的白堊質(英语:calcareous)螺厣遮蓋以外,其螺殼內亦有一層很厚的珠母層。事實上,本物種在商業上有採集以取得其螺內的珍珠。 | ||||||
219.蕹菜 | ||||||
蕹菜(學名:Ipomoea aquatica),又称空心菜、空芯菜、通菜、壅菜、甕菜、應菜、藤菜及葛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性,中空[2],节上能生不定根。蕹菜原產於東南亞[3]。 | ||||||
220.薤 | ||||||
薤(「薤」,拼音:xiè,注音:ㄒㄧㄝˋ,学名:Allium chinense),古老的名字叫做「藠頭」,在台灣稱為「蕗蕎」,香港叫「清明菜」,为五辛之一。分布在柬埔寨、越南、日本、台灣、美国、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700米至2,700米的地区。目前已人工引种栽培,並常製作為醃菜,是越南新年时食品之一[2]。 | ||||||
221.午餐肉 | ||||||
午餐肉(英語:Spam)是一種經預先烹煮、加工及壓縮過的罐頭肉類食品,通常由豬肉或雞肉、澱粉、鹽和香料混合製成[1]。英語「Spam」一般被认为源自「SPiced hAM」的縮寫,亦即「调味火腿」。而英語中包括「Cold Cuts」、「Luncheon Meat」、「Cooked Meat」等也是指在午餐的頭盤或冷盤中的各種薄切肉片,後來「Spam」在英語中演變為通常指罐裝午餐肉,至於中文「午餐肉」是翻譯自英語「Luncheon Meat」,但是「午餐肉」在華語地區僅指預製的混合澱粉肉類,而不是頭盤或冷盤中的各種薄切肉類的統稱。 | ||||||
222.根汁啤酒 | ||||||
根汁啤酒(英語:Root Beer),又稱為麥根沙士、根啤、露啤,創始人海爾斯起初命名為根汁茶(英語:Root tea),禁酒令時期為了推銷給煤礦工人,改稱為根汁啤酒,但實際上無添加酒精成分。是一種在北美地区流行的无酒精飲料。 傳統上,使用北美檫樹的樹根皮或墨西哥菝葜的藤蔓作為根汁啤酒的主要味道。根汁啤酒可以製作成酒精性或非酒精性 ,而大多數都是非酒精性的。它天然而不含咖啡因,但也可以額外添加咖啡因,並且可以製作成碳酸化或非碳酸化。傾注至杯子時,杯子的頂部通常會呈現厚厚的泡沫狀。到了現代,普遍商業化的根汁啤酒生產時,一般是甜的、泡沫狀的、碳酸的、非酒精性,並且使用人工擦樹調味料調味。 雖然傳統的根汁啤酒仍然用擦樹樹根做為調味,但由於其成分黄樟素具有致癌性,擦樹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禁用,因此大多數的廠商不使用擦樹做為成分。 [1] [2]一些廠商所販售的根汁啤酒,使用不含黄樟素的黄樟腦萃取物。 [3]主要的製造商包括A&W Root Beer, Barq's , Dad's Root Beer, Hires Root Beer和Mug Root Beer。 | ||||||
223.心胸咚咚 | ||||||
《灶動的心》(日語:ちむどんどん),為日本NHK電視台於2022年4月11日至2022年9月30日播出的第106部晨間劇,由NHK綜合頻道(AK局)拍攝製作,黑島結菜主演。 | ||||||
224.泡盛 | ||||||
泡盛,一種特產於琉球群島的蒸餾酒,是燒酒的一種。由大米製成,但並非像日本清酒那樣釀造而成,而是由蒸餾而得。 典型的泡盛為60標準酒度(30%酒精),出口到外地(包括出售到日本本土)則減為50度(25%酒精)。部分泡盛(如著名的花酒)為120度(60%酒精),並且容易著火。 琉球人通常將泡盛置於水中或冰中飲用,因此在沖繩的餐館中,泡盛往往會與一杯水或一杯冰塊放在一起出售。泡盛也可以直接飲用,或置於雞尾酒中飲用。在琉球群島,泡盛的另一個名字叫「島酒(しまざけ)」,或簡稱「島(しま)」。 截至2005年初,泡盛的價格為每杯250日圓至50000日圓不等。一般來說,泡盛的年代越久遠,其價值越高。 | ||||||
225.奧利恩啤酒 | ||||||
奧利恩啤酒,又稱獵戶座啤酒(日语:オリオンビール,Orion Beer)是日本的五大啤酒企業之一,總部位於沖繩縣。奧利恩啤酒主要在沖繩縣銷售,在日本啤酒市場的份額只有1%,但也是沖繩縣市場份額最大的啤酒企業[1],現在仍然佔據沖繩縣約60%以上市場份額[2]。奧利恩啤酒也是沖繩縣最大企業之一。 | ||||||
226.八寶粥 | ||||||
八寶粥,本意是指用八种不同的材料熬制成的粥,在今天是一種以多種豆類、穀物等食材烹調而成的甜粥,其材料因應地區和個人喜好有所變化,不同品牌的八宝粥用料也不同,但是基本上是米,豆类,干果类,中药材。一般可以視為能放得較久的食品,也可在沒熱水的地方進食,方便攜帶。家庭熬制“八宝粥”,有时还会加板栗、胡萝卜、香肠、咸肉等。台灣有廠商的八寶粥還加入沖繩黑糖或是紅棗枸杞等。 八寶粥常用作節日食品,如中國部份地區於腊八节食用八寶粥,稱為臘八粥,中國南方部份地區和琉球於端午節食用,也有些地區是十二月廿五、正月等日子吃八寶粥。八宝粥所用食材与制作都很简单,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加不加糖、牛奶等。 | ||||||
227.善哉 | ||||||
善哉(日语:ぜんざい Zenzai)是一種日本傳統食品,主要原料爲豆(主要是紅豆)與砂糖。将红豆煮熟并压碎,與麻糬、白玉糰子、栗子甘露煮等一起食用。一般會保留少許紅豆粒在其中,但也有例外。 | ||||||
228.沖繩麵條 | ||||||
沖繩麵條(琉球語首里中央方言:うちなーすば(沖繩蕎麥,日語:沖縄そば)),或稱琉球麵條,是一種在琉球常見的麵條,也是琉球料理中的菜色之一。 雖然日語的そば原指蕎麥或蕎麥麵條,但琉球麵條并不使用蕎麥,而用小麥的麵粉加工。日本本土也有使用麵粉生產的烏龍麵。但兩者間的不同,在於琉球麵條時添加草灰的澄清液或鹼水提高彈性,帶淺黃色,有點像蘭州的拉麵和廣東麵條,而日本本土的烏龍麵條則只靠食鹽添加彈性和口感,顏色很白。 琉球各地的麵條形狀各有不同,沖繩本島的麵條的切成略扁的長條。八重山諸島、宮古群島麵條的斷面圓,分別稱為八重山麵條(八重山すば、八重山蕎麥)和宮古麵條(宮古すば、宮古蕎麥),大東群島也有大東麵條。 | ||||||
229.強棒麵 | ||||||
強棒麵(日语:ちゃんぽん Chanpon */?),又稱日式什錦麵,是日本一種加入豬肉、貝類、魚類、蔬菜的雜燴麵食,起源於長崎,並發展出數個衍生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