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的日本搜索

日本桥

点击跳转

桥 : 北海道

1.近文大橋
近文大橋(日语:近文大橋,英語:Chikabumiohashi Bridge[3])是北海道旭川市跨越函館本線、石狩川的橋。
Wikipedia  细节  
2.十勝大橋
十勝大橋是位於日本北海道河東郡音更町和帶廣市之間十勝川上的橋梁,屬於國道241號(日语:国道241号),在1995年度曾獲得土木學會田中奬(日语:土木学会田中賞)。[4] 在大橋旁靠帶廣市一側的河岸地上,每年會固地舉辦勝毎花火大會(日语:勝毎花火大会)、道新十勝川花火大會等煙火活動。 十勝大橋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架設的木橋「開成橋」[5][6],但不久即因十勝川的洪水而損毀。1910年又架設了長度114公尺的木橋「河西橋」,但在1919年再遭洪水衝毀,此後河西橋便在不斷的修復、衝毀之間重複循環。[6] 1940年帶廣治水事務所完成了第一座以混凝土施工的永久性橋梁,全長369公尺,命名為「十勝大橋」[5][6]。
Wikipedia  细节  
3.十勝中央大橋
十勝中央大橋是位於日本北海道河東郡音更町和中川郡幕別町之間十勝川上的橋樑,於1988年11月6日通車。 [2]在音更町一側為十勝川溫泉地區。 由於冬季時十勝川在此橋周邊的河川地有天鵝(日语:白鳥)在此棲息,因此又稱為「白鳥大橋」。 [3]
Wikipedia  细节  
4.幣舞橋
幣舞橋是位於日本北海道釧路市跨越釧路川的橋梁,位於市區釧路車站前的主要道路北大通上,也是釧路川最下游的橋梁。橋南側的「幣舞圓環」則是釧路國道(國道38號)的終點和根室國道(國道44號)的起點。 「幣舞」的名稱來自本地的阿伊努語舊地名「nusa-oma-i」,意思是祭祀神的地方。[1]。
Wikipedia  细节  
5.越川橋
坐标:43°50′11.4″N 144°47′27.9″E / 43.836500°N 144.791083°E / 43.836500; 144.791083 越川橋(日语:越川橋梁/こしかわきょうりょう Koshikawa kyōryō),位於日本北海道斜里郡斜里町,是一座以混凝土建造的鐵路橋樑,正式名稱為第一幾品川橋梁。 1939年(昭和14年),鐵道省根北線越川車站與上越川車站間的橋樑開工興建,橋全長147公尺,從地面起高度達21.6公尺,坡度千分之25,採十連拱拱橋設計,以混凝土為主要建材。由於戰爭期間鋼材不足,因此並未使用鋼筋。施工工人在勞動條件惡劣的情形下工作,工程期間有11人殉職。
Wikipedia  细节  
6.雁來大橋
雁來大橋是日本札幌市跨越豐平川的橋梁,屬於國道275號的一部份,為札幌市主要幹道。此外,它是跨越豐平川的橋梁中,最長的一座,也是位於最下游的一座。「雁來」來自「枯木」的轉化[2]。 北海道道814號瀧野上野幌自行車道線經過雁來大橋以通往大麻(江別市)、上野幌(札幌市厚別區)[3]。
Wikipedia  细节  

桥 : 青森县

7.青森灣大橋
青森灣大橋(日语:青森ベイブリッジ)是日本青森縣青森市的一座橋梁。建設的目的是提供青森港的貨物運輸,是青森市的著名地標景點。
Wikipedia  细节  

桥 : 埼玉县

8.秩父橋
秩父橋(日语:秩父橋/ちちぶばし Chichibu bashi */?)位於日本埼玉縣秩父市,是埼玉縣第一座斜張橋[1][2],日本国道299号(日语:国道299号)與埼玉縣道44號秩父兒玉線(日语:埼玉県道44号秩父児玉線)從該橋橫跨荒川連接阿保町與寺尾兩地[1]。現在通稱的秩父橋指1985年(昭和60年)竣工開通的第三代秩父橋[1],可供車輛雙向通行,第一代橋梁的橋墩遺跡與1931年(昭和6年)竣工的第二代橋梁位於下游不遠處[12]。目前,第二代橋梁仍可供行人通行[17],為區別第三代橋梁而通稱舊秩父橋。
Wikipedia  细节  

桥 : 千叶县

9.水鄉大橋
水鄉大橋是一座橫跨於日本利根川,長535.25公尺的斜張橋,屬於日本國道51號與茨城縣道·千葉縣道2號水戶鉾田佐原線的一部份,連接千葉縣香取市與茨城縣稻敷市。
Wikipedia  细节  

桥 : 东京

10.葛飾豎琴大橋
葛飾豎琴大橋(日语:かつしかハープ橋/かつしかハープきょう)為鋼斜張橋,位於東京都葛飾區綾瀨川(日语:綾瀬川)匯流至中川之河口處。本橋因狀似豎琴而得名,建成後是葛飾區的新地標。首都高速中央環状線在此處從荒川和中川之間的島嶼跨越綾瀨川後改而沿著綾瀨川西岸而行。 本橋曾出現在日本知名漫畫烏龍派出所101集的風景扉頁 (C41,C42)四木出入口 - (C43)平井大橋出入口 本橋附近另有一座架設於中川的上平井水門,號稱是在東京都內最大的水門
Wikipedia  细节  
11.聖橋
聖橋 (日语:聖橋/ひじりばし hijiri bashi */?)是日本東京都一座跨越神田川、外堀通與JR御茶之水站的鋼筋混凝土拱橋[2][7]。位處於東京都文京區與千代田區的交界,北接文京區湯島一丁目,南接千代田區駿河台四丁目,為東京都道403號大手町湯島線(日语:東京都道403号大手町湯島線)上的一座橋梁[註 4][1][2]。該橋是於1923年(大正12年)關東大地震後開始興建的「復興橋」之一,由山田守(日语:山田守)與成濑勝武設計[2]。1924年(大正13年)動工,至1927年(昭和2年)3月完工,在建成當時曾是日本國內最大的鋼結構混凝土拱橋[2][4]。其名稱是由當時東京府東京市[註 5]公開募集的[3],因橋梁連接了神田川兩岸的兩座聖堂,即北側的湯島聖堂與南側的尼古拉堂,故取名為「聖橋」[7]。
Wikipedia  细节  
12.永代橋
坐标:35°40′35″N 139°47′15″E / 35.67639°N 139.78750°E / 35.67639; 139.78750永代橋(日语:永代橋/えいたいばし Eitai-bashi */?),是日本東京都隅田川上的一座橋樑,也是東京都道・千葉縣道10號東京浦安線(永代通)的一部分,連接了中央區新川一丁目和江東區佐賀一丁目及永代一丁目。地下有地鐵東西線。該橋自日落至21時點上藍色燈飾[1],並於2007年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2]。
Wikipedia  细节  
13.清洲橋
坐标:35°40′57″N 139°47′30″E / 35.68248°N 139.79176°E / 35.68248; 139.79176 清洲橋(日语:きよすばし)是隅田川上的橋,屬於東京都道474號濱町北砂町線(清洲橋通)。西岸為中央區日本橋中洲,東岸為江東區清澄一丁目。「清洲」這個名稱來自於公共募集,由建設當時兩岸的深川區清住町與日本橋區中洲町組成。 作為關東大地震震災復興事業的一部分,與永代橋一同規劃。與被稱為「帝都東京之門」永代橋相對,被稱為「震災復興之華」,並以其優美的設計著稱。模仿的對象是被稱為「世界最美之橋」的德國科隆道伊澤爾大吊橋(該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遭破壞後進行重建,現在並非吊橋)。使用了當時仍在研究中的低錳鋼,盡可能減小鋼材的斷面。
Wikipedia  细节  
14.高橋 (江東區)
高橋(日语:高橋/たかばし Takabashi */?)是東京都江東區的町名[1]。未設丁番。2013年8月1日為止的人口有1,344人[2]。郵遞區號為135-0005。
Wikipedia  细节  
15.東京門戶大橋
東京門戶大橋(日语:東京ゲートブリッジ/とうきょうゲートブリッジ tōkyō gēto burijji */?)是橫跨東京港第三航路(東京東航路),連接中央防波堤外側填海地(日语:中央防波堤外側埋立地)和江東區若洲的一座大橋。這座大橋上東京都港灣計劃的一部分,屬於東京港臨海道路(日语:東京港臨海道路)二期事業區間的一部分。 這座大橋最初的暫定名稱是東京港臨海大橋,後從徵集名稱中選出「東京門戶大橋」作為現名[2]。由於大橋外觀類似兩頭恐龍對面,因此又名「恐龍橋」[3][4][5]。 大橋修建於2002年至2011年期間,通車於2012年2月12日。包括東京門戶大橋在內的東京港臨海道路二期事業的總事業費約1,125億日元[6]。據国土交通省的計算,該大橋的開通可在一年產生190億日元(縮短出行時間帶來172億日元,減少通行經費18億日元)的經濟效益[5]。
Wikipedia  细节  
16.梦之大桥
梦之大桥(日语:夢の大橋/ゆめのおおはし)是位于符号长廊公园,横跨有明西運河连接东京都江东区青海,有明两地的行人/自行车专用桥。别称“ドリームブリッジ”(梦桥),但并不普及。 1990年竣工。总长360米。
Wikipedia  细节  
17.彩虹大橋
彩虹大橋(日语:レインボーブリッジ,Rainbow Bridge)是位於日本東京灣西北側的雙層吊橋及公路鐵路兩用橋,連接東京都港區的芝浦、台場兩地。“彩虹大桥”的名字是透過公開募集所選定的暱稱,其正式名稱為東京港連絡橋(日语:東京港連絡橋)。1987年動工,1993年落成,同年8月26日通車。
Wikipedia  细节  
18.吾妻桥
吾妻桥(日语:吾妻橋/あづまばし Azuma bashi)位于东京都墨田区,是横跨隅田川的桥梁,通过东京都道463号上野月岛线吾妻桥支线(雷门通)。在桥的西岸以桥为界,以北是花川户一丁目,以南是台东区雷门二丁目。东岸是墨田区吾妻橋一丁目。 桥东海岸的隅田区有同名的町,存有一丁目直到三丁目。 此桥西岸的交叉点横跨浅草一丁目,是浅草中心附近的桥梁。桥的东岸是墨田河滨地区,朝日啤酒总部等企业位于此处。另外,作为赏樱名所著称的隅田公园在这座桥梁的南端附近。 东武铁道伊势崎线、东京地铁银座线、都营地铁浅草线 上的浅草站在这座桥的西岸。东岸约500米外有以这座桥冠名的本所吾妻橋站(都营地铁浅草线)。
Wikipedia  细节  
19.勝鬨橋
坐标:35°39′44″N 139°46′30″E / 35.6623°N 139.7749°E / 35.6623; 139.7749 勝鬨橋是位於日本東京都中央區的橋梁,坐落於隅田川下游,啟用於1940年6月14日。在築地大橋(日语:築地大橋)完工前,長期是隅田川上離出海口最近的橋梁。在過去因為時有大型載貨船隻經過,故設計成一座可以自中間打開的橋,是日本少見的可動橋之一,於1970年11月29日做最後一次的開啟。雖然機械仍保留未拆,不過現在已無法開啟,近年來雖有要求再度開啟的聲音,但由于修繕機械需要極高的費用(約10億日圓),加上對當地交通將產生很大影響,因此難以實現。2007年6月18日,與清洲橋和永代橋共同被列入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
Wikipedia  细节  
20.江東橋 (日本)
江東橋(日语:江東橋/こうとうばし Kōtōbashi */?)是東京都墨田區的町名。現行行政地名是江東橋一丁目至江東橋五丁目。已實施住居表示。郵遞區號為130-0022。
Wikipedia  细节  
21.飯田橋
飯田橋(日语:飯田橋/いいだばし Iidabashi */?),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地名,設置一丁目至四丁目。已實施住居表示(日语:住居表示)。郵遞區號102-0072[2]。
Wikipedia  细节  
22.二重橋
坐标:35°40′48″N 139°45′12″E / 35.68000°N 139.75333°E / 35.68000; 139.75333 二重橋(日语:二重橋/にじゅうばし)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是架於二重橋濠上的鐵橋,原名正門鐵橋(日语:正門鉄橋/せいもんてつばし)。另外「二重橋」也可作為正門鐵橋與正門石橋的總稱[1]。 正門有皇宮警察皇宮護衛官(日语:皇宮護衛官)儀仗隊,除了事前申請參觀皇居、或是新年與天皇生日等皇居開放參賀的情形下,一般民眾無法通行。 設計、監督單位為皇居御造營事務局御用的久米民之助(日语:久米民之助)[2]。
Wikipedia  细节  
23.四谷見附橋
四谷見附橋(よつやみつけばし)是東京都新宿通(國道20號)的橋梁。南北向的JR中央線上,東西向的架橋,東側是千代田區麴町、西側是新宿區四谷。現在的橋是1991年新建的第二代橋。
Wikipedia  细节  
24.一橋
一橋(日语:一ツ橋/ひとつばし Hitotsubashi */?)是東京都千代田區的地名。一丁目屬麴町地區,二丁目屬神田地區。 郵遞區號:100-0003(1丁目)、101-0003(2丁目)
Wikipedia  细节  
25.新橋 (東京都港區)
新橋(日语:新橋/しんばし Shinbashi */?)是日本東京都港區與中央區的一個地域,行政區劃上屬港區之町名,分為一丁目至六丁目。2013年7月1日為止的地區人口為2,265人[1]。郵遞區號為105-0004。JR山手線、京濱東北線、東海道線、橫須賀線、都營淺草線、東京地下鐵銀座線、東京臨海新交通臨海線可在此搭乘。 新橋東鄰汐留、北接千代田區內幸町、中央區銀座,是與丸之内、品川相連的繁華商業區,辦公室林立,以白領之街而聞名。 狹義的「新橋」指現在的新橋一丁目至新橋六丁目。而廣義則包含鄰近的汐留(港區東新橋)、舊木挽町(中央區銀座東部),新橋演舞場和新橋藝者、新橋料亭街等場所皆屬於廣義的新橋。
Wikipedia  细节  

桥 : 神奈川县

26.橫濱海灣大橋
橫濱海灣大橋(日语:横浜ベイブリッジ,英語:Yokohama Bay Bridge)是位於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長860m(中央支間長460m)的斜張橋。設計上參考了名港西大橋的方案。名稱模仿三藩市的海灣大橋。速度限制為80km/h(上層部)。在竣工時是日本最長的斜拉橋。 連接中區與鶴見區,上層部是首都高速道路灣岸線,下層部是國道357號。大黑頭側的橋脚道路下設有展望台與遊步道「Sky Walk(スカイウォーク)」(收費),可以觀看到大型客船通過時的迫力與風景。此橋是港灣物流輸送的重要路線。 建設的目的是要消解高度經濟成長期時惡化的橫濱市街地交通。
Wikipedia  细节  
27.鹤见翼桥
鹤见翼桥(日语:鶴見つばさ橋/つるみつばさばし),位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鹤见区,是首都高速湾岸线跨越东京湾的一座斜拉桥。大桥主跨为510米(1,673英尺),两侧边跨分别为255米(837英尺)。[1] 大桥于1987年1月开工建设,1994年12月21日正式开通。[2]
Wikipedia  细节  

桥 : 新泻县

28.萬代橋
萬代橋(日语:萬代橋/ばんだいばし、よろづよばし Bandai bashi, Yorozuyo bashi */?)是位於日本新潟縣新潟市中央區的橋梁,橫跨於信濃川上,日本國道7號、8號、17號、113號(日语:国道113号)、350號(日语:国道350号)等路線均行經該橋。該橋興建時希望藉以「萬世萬代促進新潟都市的發展」,因而命名。新潟市中心的地名「萬代(日语:万代 (新潟市))」即因緊鄰該橋而得名。 現在的萬代橋是第三代橋梁,1927年(昭和2年)7月16日動工、1929年(昭和4年)8月竣工,是一座鋼筋混凝土橋。橋長306.9m,寬22.0m。該橋是少見保存至今的昭和時代初期之大型混凝土拱橋,已成為新潟市的地標,並於2004年7月6日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成為繼東京日本橋後第二座獲此等級保護的橋梁。前兩代的萬代橋分別於1886年(明治19年)與1909年(明治42年)竣工,均為木橋。
Wikipedia  细节  

桥 : 山梨县

29.万荣桥
坐标:35°13′39.2″N 138°31′4.3″E / 35.227556°N 138.517861°E / 35.227556; 138.517861 万荣桥(日语:万栄橋/まんえいばし Maneibashi */?)是位于日本山梨县南巨摩郡南部町横跨富士川的桥梁。
Wikipedia  细节  

桥 : 静冈县

30.河津七瀑布高架橋
河津七瀑布高架橋(日语:河津七滝ループ橋/かわづななだるループきょう Nishio sen */?)在靜岡縣賀茂郡河津町的展線
Wikipedia  细节  
31.箱根西麓·三島大吊橋
箱根西麓·三島大吊橋(日语:箱根西麓・三島大吊橋)简称为三島步行橋(日语:三島スカイウォーク)是一座位于日本靜岡縣三島市箱根山破火山口西南缘的一座人行桥,全长400米(1,300英尺),超过了2006年开通的长390米的九重“夢”大吊橋,是2015至今的日本最长的人行桥[1][2]。游客站在桥上可看到富士山和駿河灣的全景。
Wikipedia  细节  
32.浜名大橋
浜名大桥(日语:浜名大橋/はまなおおはし hamana oohashi *)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横跨了浜名湖(日语:浜名湖)今切口(いまぎれぐち)。它位于国道1号濱名繞道(日语:浜名バイパス)的馬郡IC与新居弁天IC之间。 由于浜名大桥属于浜名绕道的一部分,在浜名绕道属于日本道路公团管理收费通行的时代,通过浜名大桥无可避免的要产生通行费用。 2005年(平成17年) 3月30日,随着滨名绕行免费开放,浜名大桥也可以免费通行[1] 。
Wikipedia  细节  

桥 : 爱知县

33.犬山橋
犬山橋(日语:犬山橋/いぬやまばし Inuyamabashi */?)是位于日本爱知县犬山市和爱知县各务原市之间的桥梁,跨越木曾川。1926年10月1日建成通车时,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公路為爱知县道・岐阜县道27号(日语:愛知県道・岐阜県道27号春日井各務原線)、鐵路為名古屋鐵道犬山線。2000年3月28日在旧桥的下游启用了新建的公路专用桥,并将旧桥改为铁路专用。
Wikipedia  细节  
34.名港西大桥
名港西大桥(平假名:めいこうにしおおはし)是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两座三跨连续钢箱梁斜拉桥[3],跨越名古屋港的名港三大桥(日语:名港トリトン)(名港东大桥、名港中央大桥、名港西大桥)之一,位于伊势湾岸自动车道的名港中央IC(名古屋市港区金城码头)与飞岛IC(海部郡飞岛村木场)之间。 桥塔均呈“A”形结构[3],并喷涂为红色。大桥曾获得了1984年度的日本土木学会田中奖(日语:土木学会田中賞)[4]。
Wikipedia  细节  
35.名港东大桥
名港东大桥(平假名:めいこうひがしおおはし)是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一座三跨连续梁钢斜拉桥,跨越名古屋港的名港三大桥(日语:名港トリトン)(名港东大桥、名港中央大桥、名港西大桥)之一,位于伊势湾岸自动车道的东海IC(东海市新宝町)与名港潮见IC(名古屋市港区潮见町)之间。桥身颜色为青色,于1997年建成通车。
Wikipedia  细节  
36.名港中央大桥
名港中央大桥,是位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的一座三跨连续钢斜拉桥,横跨名古屋港的名港三大桥(日语:名港トリトン)(名港东大桥、名港中央大桥、名港西大桥)之一,连接伊势湾岸自动车道的名港潮见IC与名港中央IC。 名港中央大桥长1,170米,跨度布置为290+590+290米,主跨590米,桥身为白色涂装,于1998年3月30日正式启用。[1]
Wikipedia  细节  

桥 : 京都府

37.五条大桥
五条大桥(日语:五条大橋/ごじょうおおはし Gojō Ōhashi */?)是日本京都府京都市鴨川上的一座桥梁。 五条通(国道1号・国道8号)从此经过。大桥附近的是下京区与東山区之间的分界线。 从桥上可以远望東山。
Wikipedia  细节  
38.三條大橋
三條大橋(日语:三条大橋 さんじょうおおはし)是一座跨越日本京都市區河流鴨川的橋樑,也是三條通的一部份。三條大橋是江戶時代修築的驛道——東海道和中山道——的終點。 三條大橋是何時首度修築歷史上並無明確記載,但卻存有在豊臣秀吉命令修改此橋的紀錄,因此可推論橋樑在此之前即已存在,而改建當時欄杆上的擬宝珠也有一部殘留至今日。今日附有行人步道的兩線道混凝土橋身是在1950年(昭和25年)時改建的。 1917年時,配合慶祝日本奠都東京五十週年大博覽會而舉辦的東海道驛傳徒步競走,是以京都三條大橋為起點,並以東京上野公園內的不忍池(當時的博覽會會場正面入口)作為終點。由於這是日本第一次舉辦類似的活動,使得三條大橋成為日本驛站接力賽跑(駅伝競走,或簡稱為「駅伝」)的發源地。今日在三條大橋旁還可見到記載此典故的「驛傳之碑」(駅伝の碑)。
Wikipedia  细节  
39.四条大桥
四条大桥(日语:四条大橋/しじょうおおはし Shijō Ōhashi */?)是日本京都市鴨川上的一座桥梁,四条通从此经过。四条大桥始建于1142年(永治2年)[1],目前的钢板桁桥建于1942年。这里交通很拥挤,东面有祇園、八坂神社、南座,鴨川西岸有四条河原町中心商业区。
Wikipedia  细节  
40.七條大橋
七條大橋(日语:七条大橋、しちじょうおおはし)是京都府京都市鴨川上的一座橋樑,也是鴨川上現存橋樑中最古老的橋樑。這座大橋全長81.9公尺,寬15.24公尺[1]。
Wikipedia  细节  
41.渡月橋
坐标:35°0′46.1″N 135°40′39.8″E / 35.012806°N 135.677722°E / 35.012806; 135.677722 渡月橋(日语:渡月橋/とげつきょう Togetsukyō)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跨越桂川上的車行與人行橋樑。橋北側的嵯峨野地區屬右京區的範圍,而南側的嵐山則是西京區的一部份。從北面渡過渡月橋的話,經過中之島(嵯峨中之島町)就會到達嵐山的山腳。渡月橋週邊的嵐山地區是京都西郊觀賞櫻花和紅葉的勝地,因此經常會在旅遊旺季期間發生嚴重的交通阻塞。
Wikipedia  细节  

桥 : 大阪府

42.關西國際機場聯絡橋
坐标:34°25′29.11″N 135°16′47.31″E / 34.4247528°N 135.2798083°E / 34.4247528; 135.2798083 關西國際機場聯絡橋(日语:関西国際空港連絡橋/かんさいこくさいくうこうれんらくきょう Kansai Kokusai Kūkō renrakukyō */?)是一座橫跨日本大阪灣部分水域、連結大阪府泉佐野市境內的臨空城(りんくうタウン)與關西國際機場、橋長3750公尺的雙層桁架跨海大橋。若根據不同的橋樑結構分別排名,關西國際機場聯絡橋是全世界最長的桁架橋,也是關西國際機場對外唯一的地面運輸通道,經常又被稱為Skygate Bridge R(スカイゲートブリッジR,天空之門大橋R)。
Wikipedia  细节  
43.大坂桥
大坂橋(おおさかばし)是大阪市中央区跨越寝屋川的一座桥梁,靠近大阪城公園及樱之宫公园。桥南側为日本经济新闻大阪本社及大阪砲兵工廠化学分析場遗址。
Wikipedia  细节  
44.此花大桥
此花大桥(日语:此花大橋)是日本大阪的一座自锚式悬索桥,于1990年开通,主跨为300米(980英尺),是当时主跨最大的自锚式悬索桥。2000年韩国永宗大桥建成时,其主跨与此花大桥持平,但边跨比此花大桥更大。
Wikipedia  细节  
45.日本桥 (大阪市)
日本橋(日语:日本橋/にっぽんばし Nipponbashi [註 1])是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浪速区的町名及周边地区的名称;也可指道頓堀川上的一座桥梁,为堺筋跨越道頓堀川的桥梁。 2010年10月1日时点人口7,399人、4,918户[1]。
Wikipedia  细节  
46.港大橋
港大橋(日语:港大橋(みなとおおはし))是位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港區海岸通3丁目和住之江區南港東9丁目之間的一座全長980米的桁架橋。其中央徑間達510米,在日本的桁架橋中排名第一,世界亦排名第三。港大橋與1974年通車。
Wikipedia  细节  
47.相合桥
相合桥(あいあうばし)是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的一座桥梁,玉屋町筋在此跨越道頓堀川。土木学会(英语: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关西支部将其评为“浪速的名橋50選(日语:浪速の名橋50選)”。 相合桥始建于1680年代,最初名为中桥或新中桥。 目前的桥梁建于1962年(昭和37年),1983年拓宽。桥长42米,宽15米。 坐标:34°40′09″N 135°30′15″E / 34.66906°N 135.50428°E / 34.66906; 135.50428 (相合橋)
Wikipedia  细节  
48.戎桥
戎桥(日语:えびすばし)是日本大阪市中央区道頓堀川上的一座桥梁。 戎桥地处大阪市中心南部心斋桥商业区的中心位置,桥北侧是心斋桥筋商店街的南端,桥南侧是戎橋筋商店街以及南海难波站,交通十分繁忙。平均每天有20万人(休息日达到35万人) 通过戎桥。 1925年(大正14年),建造了这座钢筋混凝土拱桥。2007年(平成19年)改建为目前的桥梁[1]。 1985年、2003年阪神虎取得優勝时、2001年大阪近鐵野牛取得優勝时、200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日本队获胜时,许多年轻人从桥上跳入道頓堀川。 坐标:34°40′8.6″N 135°30′4.9″E / 34.669056°N 135.501361°E / 34.669056; 135.501361 (戎橋)
Wikipedia  细节  
49.大江桥
大江桥(おおえばし)是日本大阪市北区堂島川(旧淀川(日语:旧淀川))上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长81.5 米,有效宽度37.0 米。它连接堂島浜与中之島,大阪的南北主干道御堂筋(国道25号)经过此桥,大阪市営地下鉄御堂筋線也从桥下通过。大江桥被选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財、浪速的名橋50選(日语:浪速の名橋50選)。 大江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江戸時代的元禄年间,是随着堂島的开发而兴建的五座桥梁(大江橋、渡边桥(日语:渡辺橋)、田蓑橋(日语:田蓑橋)、堀江橋、船津橋(日语:船津橋))之一。1909年,大阪市北区一帯被大火烧毁。1910年大阪市電开通后,它被重建为一座铁桥。 目前的大江桥作为1924年大阪市第一次城市规划的一部分,随着御堂筋的扩建,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1930年开工,1935年竣工。2008年,大江橋及淀屋橋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Wikipedia  细节  
50.天神橋 (大阪市)
天神橋(日语:天神橋/てんじんばし Tenjin-bashi */?),是日本大阪府大阪市大川(日语:旧淀川)的橋梁,也是同市北區町名。 天神橋是大川(日语:旧淀川)上的天神橋筋(日语:天神橋筋)(大阪市道天神橋天王寺線)橋梁,連結大阪市北區天神橋與大阪市中央區北濱東。 1594年(文祿3年)架橋,最初由大阪天滿宮管理,1634年(寛永11年)成為幕府管理的公儀橋(日语:公儀橋)。與難波橋、天滿橋合稱浪華三大橋,地理上位於中間,也是三者中最長的橋梁。 明治初期以前為木造橋,但在1885年(明治18年)遭淀川大洪水(日语:明治十八年の淀川洪水)沖毀。1888年(明治21年)改建為鐵製桁架橋。1921年(大正10年)以後,中之島公園(日语:中之島公園)逐漸擴張至橋下。1934年(昭和9年),配合松屋町筋(日语:松屋町筋)拓寬,形成現在全長219.7公尺的拱橋。鐵橋的橋名飾板保存於現在的天神橋北詰。
Wikipedia  细节  
51.天滿橋
天滿橋(日语:天満橋/てんまばし)是日本大阪市大川(日语:旧淀川)上的橋梁,也是同市北區地名、天滿橋南詰周邊區域名。
Wikipedia  细节  
52.难波桥
难波桥(なにわばし)是日本大阪市旧淀川上的一座桥梁。大阪方言的发音为「ナンニャバシ」[1]。 难波桥位于大阪市的中央区与北区之间,全长189.7米,宽21.8米。 难波桥附近最初的桥梁始建于704年。与天神橋、天滿橋合称浪華三大橋,也是其中最西面(下游)的一座。 目前的桥梁建于1915年(大正4年)。 该桥也被称为 "狮桥", 因为桥的南北两侧满是高档黑云母花岗岩的狮子雕像。
Wikipedia  细节  
53.淀屋橋
淀屋橋(日语:淀屋橋/よどやばし Yodoyabashi)是日本大阪市一座橋樑,橫跨土佐堀川,為南北向幹道御堂筋的一部分,有時也作為該橋周邊中之島、北濱等商務區的總稱。附近有日本銀行大阪分行、府立中之島圖書館、中央公會堂等知名近代建築,以及大阪市役所、大阪高等法院等公務機構,亦為朝日新聞、鹽野義製藥、日本生命保險、大阪瓦斯等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為大阪代表性的金融區與中心商業區,在梅田發展之前也是大阪傳統的辦公區域。[1] 第一代淀屋橋建設於江戶時代,由當時的大阪富商、日本第一大木材行「淀屋」出資架設而得名。淀屋家對於堂島米市場、天滿蔬果市場及雜喉魚市場皆有極大貢獻,但在1705年遭到沒收家產的處分而覆滅,橋梁也在1885年被大洪水沖垮。如今的淀屋橋為1922年第一次都市計畫的一環,並於1935年完工。淀屋橋由於設計優良、完美融入周邊環境,2008年與大江橋一同入選「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亦曾獲選大阪市民心目中最有魅力的橋梁,每日平均有七萬人次與六萬車次在橋上通行。[1][2]
Wikipedia  细节  
54.心齋橋
心齋橋是位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的商業購物區。 一連排的百貨商店與各式專門店等為大阪代表性的中心商務區。狹義上是指大阪中心部向南北延伸御堂筋東側的心齋橋筋,但一般來講會包含到以大阪市營地下鐵心齋橋站為中心的御堂筋西側。以流行時裝發信地而馳名的美國村,是高級品牌專門店、時裝店及咖啡店的集中地。
Wikipedia  细节  

桥 : 兵库县

55.明石海峡大桥
明石海峡大桥(日语:明石海峡大橋/あかしかいきょうおおはし Akashi Kaikyō ōhashi */?)是位於日本的本州與淡路島之間,连接兵庫縣神户市與淡路市的跨海大橋,為聯繫本州與淡路兩島重要的交通要道。它跨越明石海峡,目前是世界上跨距第二長的懸索橋,僅次於2022年3月通車的1915恰納卡萊大橋。
Wikipedia  细节  
56.餘部橋梁
坐标:35°38′58.74″N 134°33′36.36″E / 35.6496500°N 134.5601000°E / 35.6496500; 134.5601000 余部橋樑(日语:余部橋梁〔餘部橋梁〕/あまるべきょうりょう Amarube Kyōryō */?),又稱余部橋,2010年改建前又稱余部鐵橋,是位於日本兵庫縣香美町香住區的高架鐵路橋,由JR西日本的山陰本線使用。第一代的鋼梁(日语:鋼橋)排架橋(英语:Trestle bridge)於1909年(明治42年)12月開工、1912年(明治45年)3月1日竣工;現今採用脊背橋(英语:Extradosed bridge)設計的第二代橋梁在2007年3月開工、2010年8月12日啟用。在舊橋改建前,由於其不同一般鐵橋的美式構造與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許多鐵道迷及觀光客參觀攝影,是山陰地方的觀光名勝之一。
Wikipedia  细节  
57.大鳴門橋
大鳴門橋(日语:大鳴門橋)是位於日本兵庫縣南淡路市福良丙和德島縣鳴門市鳴門町土佐泊浦之間鳴門海峽上的一座橋梁,於1985年6月8日通車啟用。
Wikipedia  细节  
58.东神户大桥
东神户大桥(東神戸大橋,Higashi Kōbe Ōhashi)是位于日本兵库县神户市东滩区的一座斜拉桥,于1992年开通,大桥主跨长485米,跨越大阪湾内的东神户港水道,连接深江滨町与鱼崎滨町,是阪神高速道路5号湾岸线的一部分。桥上承载六车道高速公路,上下两层分别单向行驶(上层为西行线三车道,下层为东行线三车道),设计车速为80千米/小时。 东神户大桥为三跨连续钢斜拉桥,桥长885米,跨径布置为200+485+200米,桥宽13.5米,H型桥塔高146.5米,主梁采用华伦式桁架结构,高9米,桥下通航净高36.4米,净宽455米。[1]
Wikipedia  细节  

桥 : 岛根县

59.江島大橋
江島大橋(日语:江島大橋/えしまおおはし Eshima Ohashi)是連接日本鳥取縣境港市和島根縣松江市的一座預力混凝土橋樑,全長1.7公里、寬度11.3公尺[1]。 原本往來於境港市與松江市的車輛須經由中浦水門上的道路,但在船隻通過水門時需暫時封閉道路約8分鐘,對於交通量達每日1.4萬輛的該路段造成嚴重影響,且水門上的道路無法供14噸以上的大型車通過,因此從1997年起開始興建江島大橋。 此橋於2004年10月16日竣工通車。為了供500噸級的輪船通過,全長約1,446公尺,高度達44公尺[2][3]。島根縣端的引道坡度達6.1%,鳥取縣端的引道坡度也有5.1%,但仍在一般車輛可正常爬坡的範圍[4]。
Wikipedia  细节  

桥 : 冈山县

60.瀨戶大橋
瀨戶大橋(日语:瀬戸大橋/せとおおはし Seto ōhashi */?),是橫跨日本本州(岡山縣倉敷市)到四國(香川縣坂出市)間之瀨戶內海上、共十座橋樑的總稱,也是本州四國聯絡橋(日语:本州四国連絡橋)的三條路線之一。雖亦有將瀨戶大橋誤寫為「瀨戶內海大橋」的情況,但瀨戶內海大橋是指西瀨戶自動車道。過去為避免混淆兩橋而曾將瀨戶大橋稱為「備讚瀨戶大橋」。瀨戶大橋是岡山市至高松市的國道30號所屬路段之一。
Wikipedia  细节  

桥 : 广岛县

61.生口桥
生口桥(日语:生口橋/いくちばし Ikuchi bashi */?),是位于日本广岛县尾道市的一座斜拉桥,连接該市管轄的生口岛和因岛,是西濑户自动车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生口桥全长790米,主跨490米,于1986年5月18日开工建设,1991年12月8日正式通车,是西濑户自动车道上主跨第五长的大桥,同时也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长的斜拉桥,不过这一头衔仅仅保持了11天,就被挪威的斯堪桑德大桥以530米的主跨长度所超越。该桥在日本首次采用了混凝土梁边跨与钢箱梁主跨相结合的设计结构。[1]
Wikipedia  细节  
62.因島大橋
因島大橋(日语:因島大橋/いんのしまおおはし Innoshima ōhashi */?)是位於日本廣島縣尾道市的一座橋樑,連接該市管轄的因島和向島兩座瀨戶內海島嶼,為西瀨戶自動車道的一部分。因島大橋於1983年12月通車,修建耗資約675億日元[2],也是本州四國連絡橋中僅次於大三島橋第二座竣工的橋樑。
Wikipedia  细节  

桥 : 山口县

63.錦帶橋
坐标:34°10′03.4″N 132°10′42.3″E / 34.167611°N 132.178417°E / 34.167611; 132.178417 錦帶橋是位於日本中國地方山口縣岩國市橫跨錦川的木造拱桥橋樑,也是當地知名的觀光景點;與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和位於長崎縣長崎市的眼鏡橋共同被列為日本三名橋。[1] 整座橋樑由五座拱橋組成,全長193.3公尺,寬5.0公尺,除橋墩由石頭以外,橋身完全為木造。現在的錦帶橋為1953年所重建。
Wikipedia  细节  
64.角島大橋
角島大橋是位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市豐北町(日语:豊北町)神田地區和角島(日语:角島)之間,跨越海士瀨戶的橋梁[1],為山口縣道276號角島神田線(日语:山口県道276号角島神田線)的一部分;橋上最高限速為40公里每小時,當風勢過大時會禁止一般車輛通行。 大橋位於北長門海岸國定公園的範圍內,在興建時考慮到與周邊景觀及生態環境的配合,除了控制橋梁本身的高度,路線也特地不採用傳統穿過中間小島的做法,而是繞過鳩島從一旁經過,獲得相當高的評價,在2003年獲得「土木學會設計獎2003」[註 1]的優秀獎。[2][3] 由於角島大橋經過的這片海域的海床上有許多細碎貝殼形成的砂灘,清澈的海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形成翠綠色,在通車後吸引包括四日間的奇蹟(日语:四日間の奇蹟)、HERO特別篇等許多電視劇和汽車商的電視廣告到此取景拍攝,也逐漸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2][4],現在在靠豐北町神田地區一側設有海士瀨公園及角島大橋展望台,在角島一側設有瀨崎陽公園,每年約有90萬旅客到此。
Wikipedia  细节  

桥 : 德岛县

65.蔓橋
蔓橋(日語:かずら橋),亦又翻譯為「藤蔓橋」或「葛橋」,是採用具有良好韌性樹枝所築成的吊橋。蔓橋的獨特之處,在於全橋材料均以樹枝編織而成,當置身於橋上時,會立時感受到橋面不斷的搖愰及擺動,另外,橋面腳踏部份是由半圓柱樹幹所砌成,樹幹間留有約1吋半至2吋的空隙,可以望穿橋下的河流及河床。 位於日本德島縣三好市西祖谷山村的蔓橋,為德島縣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最具知名度的一座蔓橋;這座蔓橋也是日本及德島縣指定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產,在部分資料中亦被列為「日本三奇橋」[1][注釋 1]。 在日本,除了位於祖谷的藤蔓橋外,在附近的東祖谷管生地區的奧祖谷二重藤蔓橋(日语:奥祖谷二重かずら橋)及福井縣今立郡池田町也有同樣以藤蔓編織而成的藤蔓橋[2],其中池田町的藤蔓橋是為了拓展當地觀光事業,並聘請由東祖谷來的工匠協助複製[3],但知名度仍遠不及西祖谷的這一座。
Wikipedia  细节  

桥 : 香川县

66.鞘橋
坐标:34°11′08.3″N 133°49′18.0″E / 34.185639°N 133.821667°E / 34.185639; 133.821667 鞘橋是位於日本香川縣琴平町阿波町地區,架設於金倉川(日语:金倉川)上的一座木造帶銅皮中式博风板的廊桥.全長23.6公尺,寬4.5公尺[1],為無橋墩的板樑橋結構,其無橋墩的結構在日本並不多見[2];由於橋身側面形狀如同刀鞘,因而被稱為「鞘橋」。於1998年被日本政府列為「有形文化財產」。 此橋屬金刀比羅宮,其最初建立的時間已經無法考證,在金刀比羅宮所收藏的元禄屏風「金毘羅祭禮圖」中已有繪到此橋。關於鞘橋最早的歷史紀錄出現在1624年,但1771年遭洪水沖毀;1782年重建後,1866年再次被洪水沖毀。現在的橋梁是於1869年重建,1905年為新建可讓車輛通行的橋樑而遷到現在的位置。[1]
Wikipedia  细节  

桥 : 爱媛县

67.多多羅大橋
多多羅大橋(日语:多々羅大橋/たたらおおはし Tatara ōhashi */?)是位於日本瀨戶內海的斜拉橋,連接廣島縣尾道市的生口島(日语:生口島)及愛媛縣今治市的大三島,為西瀨戶自動車道的一部分。 大橋於1999年5月1日啟用,主跨長890米,从启用至2008年5月间为世界最長斜拉橋,連引道全長為1480米,四線行車,並設行人及單車專用通道,屬於日本國道317號的一部分。现在多多罗大桥是日本最长、世界第5长斜拉桥。
Wikipedia  细节  
68.大三島橋
坐标:34°12′57″N 133°03′21″E / 34.21583°N 133.05583°E / 34.21583; 133.05583 大三島橋(日语:大三島橋/おおみしまばし Ōmishima bashi */?)是位於日本瀨戶內海鼻栗瀨戶水域的一座拱橋,也是西瀨戶自動車道的一部分,連接愛媛縣今治市管轄的伯方島和大三島。大三島橋通車於1979年,為本州四国連絡橋中最初通車的橋樑,全長328米,設計時速是80km/h。步行者、自行車、摩托車可以通行該橋樑。
Wikipedia  细节  
69.來島海峽大橋
坐标:34°07′17″N 133°00′03″E / 34.12139°N 133.00083°E / 34.12139; 133.00083來島海峡大橋(日语:来島海峡大橋/くるしまかいきょうおおはし Kurushima Kaikyō ōhashi */?)是位於日本愛媛縣今治市跨域瀨戶內海來島海峽的跨海公路大桥之總稱,兩端分別聯結了四國島和大島,中途在馬島落墩並設有引道。 大桥于1988年动工,历时10年,耗资3000多亿日元,于1998年4月建成通车,興建其间曾经历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桥面雙向各有2车道,设计时速為100公里,可承受芮氏規模8.5強震和80米/秒强烈台风袭击。
Wikipedia  细节  
70.伯方-大島大橋
伯方-大島大橋(日语:伯方・大島大橋/はかたおおしまおおはし Hakata-Ōshima ōhashi */?),位於日本愛媛縣今治市,是西瀨戶自動車道10座橋樑中的其中之一,由瀨戶內海伯方橋和大島大橋兩座橋樑一體構成,連接該市的伯方島、見近島及大島。該橋設有人行道和摩托車用道,於1988年1月17日通車,全長1230米,設計時速80km/h。除步行者外,其他車輛在通行該橋時均需交費。
Wikipedia  细节  

桥 : 福冈县

71.關門橋
關門橋(日语:関門橋/かんもんきょう Kanmon kyō */?)是日本山口縣下關市與福岡縣北九州市門司區間橫跨關門海峽的道路橋名稱,同時亦是包含此橋梁區間的高速公路(高速自動車國道)的通稱。
Wikipedia  细节  
72.眼鏡橋
眼鏡橋是一種橋梁的種類,為兩個相連的拱橋組合而成,兩個拱橋在河水的倒印之下,拱橋和倒影會合成類似眼鏡的畫面,因此得到「眼鏡橋」的名稱。 此類橋梁通常建於河道不寬的地方,加上在河水暴漲時容易阻礙水流,因而後來遭到大量拆除,未被拆除的橋梁通常是以古蹟的理由被保留下來。 在日本知名度最高的眼鏡包括位於長崎縣長崎市和諫早市的兩座眼鏡橋,這兩座橋梁分別於1960年及1958年被日本政府列入國家重要文化財。[1][2]
Wikipedia  细节  
73.若戶大橋
若戶大橋(日语:若戸大橋/わかとおおはし Wakato ōhashi */?)是位於福岡縣北九州市洞海灣兩岸連接戶畑區和若松區兩地的橋樑,現在全線均屬於國道199號。若戶大橋是日本大型橋樑的鼻祖,修建當時是東洋第一的懸索橋,全長2.1公里。若戶大橋於1958年開始興建,在1962年9月26日通車。
Wikipedia  细节  

桥 : 长崎县

74.鷹島肥前大橋
鷹島肥前大橋是日本跨越日比水道,連結長崎縣松浦市鷹島町(日语:鷹島町)神崎免與佐賀縣唐津市肥前町(日语:肥前町)星賀的一座公路斜張橋,是長崎縣道·佐賀縣道109號鷹島肥前線(日语:長崎県道・佐賀県道109号鷹島肥前線)的一部分。 鷹島本是孤立的離島,大橋規劃由兩縣于1997年開始共同推進,建成后首次把鷹島和九州本土連結了起來,取代了運行60年的輪渡。通車儀式在唐津市肥前文化會館舉行。大橋通行免費。有巴士通過大橋跨海運營。[2]。
Wikipedia  细节  
75.生月大橋
生月大橋(日语:生月大橋/いきつきおおはし Ikitsuki ōhashi */?)是一座連接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平戶島和生月島兩島的橋樑,屬於桁架橋。生月大橋開通之後,曾是離島的生月島可經由平戶島到達九州本土。生月大橋曾是收費橋樑,自2010年4月開始免費開放。工程總費用約46億日元。生月大橋於1988年開工,1991年竣工。
Wikipedia  细节  
76.西海橋
西海橋(日语:さいかいばし)是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針尾島和西海市西彼町之間的一座拱橋。這座橋樑在1955年竣工時是世界第三长的拱桥。2020年,這座橋樑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1][2]。1970年開始,該橋開放免費通行。
Wikipedia  细节  
77.平戶大橋
平戶大橋(日语:平戸大橋/ひらどおおはし Hirado ōhashi */?)是位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市的一座懸索橋,連接平戶島和九州的北松浦半島,也是國道383號的一部分。平湖大橋曾經是收費公路,但現在已實現免費。平戶大橋全長665米,於1973年開工,1977年竣工。
Wikipedia  细节  
78.眼鏡橋
眼鏡橋是一種橋梁的種類,為兩個相連的拱橋組合而成,兩個拱橋在河水的倒印之下,拱橋和倒影會合成類似眼鏡的畫面,因此得到「眼鏡橋」的名稱。 此類橋梁通常建於河道不寬的地方,加上在河水暴漲時容易阻礙水流,因而後來遭到大量拆除,未被拆除的橋梁通常是以古蹟的理由被保留下來。 在日本知名度最高的眼鏡包括位於長崎縣長崎市和諫早市的兩座眼鏡橋,這兩座橋梁分別於1960年及1958年被日本政府列入國家重要文化財。[1][2]
Wikipedia  细节  
79.眼鏡橋 (長崎市)
坐标:32°44′49.85″N 129°52′48.29″E / 32.7471806°N 129.8800806°E / 32.7471806; 129.8800806 (眼鏡橋) 眼鏡橋是位於日本長崎市跨越中島川的一座石造雙拱橋,長22公尺,路寬3.65公尺,離水面高度5.46公尺[1];與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日本橋和位於山口縣岩國市的錦帶橋共同被列為日本三名橋。[2] 這座眼鏡橋於在1634年由當地興福寺自中國來日的第二代住持黙子如定邀請來自中國的工匠所興建,是日本第一座石拱橋(不含當時屬於琉球王國的天女橋(日语:天女橋))[3],1648年曾遭到洪水沖毀,此後由平戶好夢重新修復建,此後歷經數百年的風霜仍屹立不搖。[4]
Wikipedia  细节  
80.女神大桥
女神大桥(女神大橋)是位于日本长崎县长崎市的一座斜拉桥,于2005年12月11日正式开通,大桥全长1,289米,跨越长崎湾内的长崎港水道,连接大滨町与新户町。该桥以其优雅的展翼外形赢得了“维纳斯之翼”的爱称,成为长崎市的地标建筑。[1][2]
Wikipedia  细节  

桥 : 熊本县

81.阿蘇大橋
阿蘇大橋(日语:阿蘇大橋/あそおおはし Aso Ōhashi),是過去位於日本熊本縣阿蘇郡南阿蘇村立野地區與河陽字黑川之間的一座拱橋,橋樑跨越黑川(日语:黒川_(熊本県)),為國道57號(日语:国道57号)轉入國道325號(日语:国道325号)的入口處,屬於「南阿蘇通道」的一部分。 2016年熊本地震時,阿蘇大橋遭橋樑西側山體大量土石崩落衝斷後,後於原址下一側約600公尺處新建新阿蘇大橋取代之,並於2021年通車啟用。 阿蘇大橋於1967年4月開始興建,1970年12月完工,1971年通車[3]。全長205.96公尺,路面寬8公尺,為雙向各一線車道及兩側人行道[1],距離山谷底部的黑川有76公尺高,總工程經費為3億1,300萬日圓。
Wikipedia  细节  
82.天草五橋
天草五橋是連結熊本縣宇土半島先端之三角港至天草諸島的大矢野島、永浦島、池島、前島的五座橋樑的總稱。1966年(昭和41年)9月24日,開通。
Wikipedia  细节  
83.通润桥
通润桥是日本熊本縣山都町的拱桥,完成于1854年,长84米。它也是日本最大的高架渠[1]。 日本文化厅将该桥指定为重要文化财[1]。 2023年9月25日被日本政府正式指定為國寶,是日本全國首個土木建築物成為國寶。 坐标:32°40′54″N 130°59′38″E / 32.68167°N 130.99389°E / 32.68167; 130.99389
Wikipedia  细节  

桥 : 大分县

84.九重“夢”大吊橋
坐标:33°10′26″N 131°13′36″E / 33.17389°N 131.22667°E / 33.17389; 131.22667 九重“夢”大吊橋是位於日本大分縣玖珠郡九重町的一座人行吊橋,為日本最高的人行吊橋。[1]在橋面上可見到被列入日本瀑布百選的震動瀑布(日语:震動の滝)及九醉溪(日语:九醉渓)溪谷景色。 吊橋於2006年10月30日開通,全長390公尺,橋面寬度1.5公尺,橋面離溪谷水面高度達173公尺[2],在2015年位於静岡縣三島市的箱根西麓·三島大吊橋(全長400公尺)開通前,也曾是日本最長的人行吊橋。[3] 從2006年開通至2017年,累積購票的遊客已超過1,000萬人。[2]
Wikipedia  细节  

桥 : 冲绳县

85.池間大橋
池間大橋(池間大橋/いけまおおはし)是一座位于冲绳县宫古岛市西北部的桥。池間大橋全长1,425米[1],连接了宫古岛和池间岛。 大桥于1992年2月通车,并在1995年3月来間大橋(日语:来間大橋)建成前是冲绳县内最长的桥。
Wikipedia  细节  
86.伊良部大橋
伊良部大橋,日本橋梁,位於沖繩縣宮古島市,連絡宮古島與伊良部島。2006年3月18日開工,於2015年1月31日完工開放,工程總費用為380億日元。全長3,540公尺,是日本不收通行費的公共道路中,最長的橋梁。也是沖繩縣境內最長的橋樑。 位於宮古島平良港附近,連接到伊良部島的海岸邊,是沖繩縣道252號平良下地島空港線的一部份。
Wikipedia  细节  
87.長虹堤
長虹堤是琉球國時代建設的一座全長約1公里的堤壩及橋,位於今日沖繩縣那霸市,將崇元寺附近(那霸市泊)與伊邊嘉麻(那霸市松山附近)連接起來。 最初,當中國冊封使來琉球的時候,琉球王命令在那霸到安里之間用小船搭起一座浮橋,以便往來。1451年,尚金福王命令國相懷機在這裡建立一座橋樑,以便行人往來。相傳工程建設之處海深浪高,懷機便築壇向天照大神許願了二夜三日,最終海水退去露出海底,堤壩因此順利建成。1633年,冊封船隊來到琉球時,冊封使杜三策的從客胡靖稱讚此橋「遠望如長虹」,「長虹堤」之名由此而來。 這裡也曾是琉球的著名景點,1756年冊封使周煌在其著作《琉球國志略》中收錄有「中山八景」畫像,其中就有長虹堤的畫像,題為「長虹秋霽」。葛飾北齋的浮世繪「琉球八景」中就描繪有長虹堤。在琉球國時代,長虹堤是連接那霸和首里的主要道路,但自1914年首里至那霸的有軌電車開通以後,其地位逐步下降。長虹堤在沖繩島戰役中被毀,在戰後又經過城市的開發而面目全非,僅剩下部份遺址被保留下來。
Wikipedia  细节  
88.屋我地大橋
坐标:26°38′39″N 128°01′57″E / 26.6441803°N 128.0326189°E / 26.6441803; 128.0326189屋我地大橋,是位於日本沖繩縣名護市的橋樑,連結奧武島及屋我地島,全長300公尺,位於沖繩縣道110號線(日语:沖縄県道110号線)上。目前的屋我地大橋建於1993年3月。[1] 第一代的屋我地大橋建於1953年,但於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中損毀[2];第二代屋我地大橋於3年後的1963年重建完成,此後持續使用了30年。但因為建造當時設計的橋寬為5.5公尺,並且無人行道設計,逐漸無法負荷此段交通需求。因此在1993年重新興建了第三代屋我地大橋,橋寬12公尺,並設有人行道。
Wikipedia  细节  

Back to TOP

关于/咨询/公司/隐私政策/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