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銅藻 | ||||||
銅藻(學名:Sargassum horneri)又稱柱囊马尾藻、草茜、竹茜菜,是一種分布在日本、韓國及中國北方海域,常形成海藻林的常見溫帶馬尾藻,可在每年的冬末、春初大量繁殖,每天可以長約一公尺,最長可達十公尺[2]。台灣北部海岸春天常有銅藻從溫帶海域漂來,堆積在岸邊和海灣,2013年因海水溫度較低,有較多銅藻能成功漂至台灣,使銅藻量較往年為多,各風景區皆發起淨灘活動將大量銅藻撈起焚毀,但如此大量的銅藻其實可作為堆肥或季節性食材,甚至發展成為生質酒精的原料[3]。 | ||||||
2.切蒲英 | ||||||
切蒲英(日语:切蒲英/きりたんぽ kiritanpo)又稱切短穂,是日本秋田縣鄉土料理,將煮熟的米搗碎,之後捏成棒狀烤熟沾味噌,或者米棒切段以後,與蔬菜、雞肉等食材一起煮成火鍋食用[1][2]。 起源有一种理论认为它是秋田县北部的一种地方菜,起源于当地的猎人菜。 | ||||||
3.日本大龍蝨 | ||||||
日本大龍蝨(學名:Cybister chinensis),又名日本龍蝨或松寄生,是龍蝨科大龍蝨屬的一個鞘翅目昆蟲物种[1][2]。原生於东亚,本物種是一種肉食性昆蟲,以池塘裡的蝌蚪、小魚或水生昆蟲為食,成長後長約3.3—4.2 cm(1.3—1.7英寸)[3]。 | ||||||
4.莼 | ||||||
莼[註 1](学名:Brasenia schreberi)又名莼菜、水葵,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為浮葉性水生植物。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 | ||||||
5.灰眼雪蟹 | ||||||
灰眼雪蟹(學名:Chionoecetes opilio)是一種雪蟹,产于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西北部。它與红眼雪蟹極為相似,售賣時通常籠統地稱為“雪蟹”,在加拿大又稱為皇后蟹,在日本又稱“松葉蟹”(島根縣、兵庫縣、鳥取縣)、“北海松葉蟹”(北海道、青森縣、山形縣、新潟縣、富山縣)、“津居山蟹”(兵庫縣)、“柴山蟹”(兵庫縣)、“間人蟹”(京都府)、“舞鶴蟹”(京都府)、“加能蟹”(石川縣)、[2]“楚蟹”、“頭矮蟹”[3]、“津和井蟹”[4],其中最名貴為福井縣出產之“越前蟹”乃日本皇室貢品,其價格遠高於其他雪蟹,亦只有福井縣出產的雪蟹方可稱為越前蟹,上述名字在日本單指雄蟹,而雌蟹則稱為“香箱蟹”,因為在日本是一種人氣很高的食材,各地實際還存在許多土名[5]。 | ||||||
6.日本叉牙魚 | ||||||
日本叉牙魚(學名:Arctoscopus japonicus,英語:Sailfin sandfish)是鲈形目鱷鱚亞目毛齒魚科的魚。日語稱為ハタハタ(鰰、鱩、雷魚、燭魚),別名カミナリウオ、シロハタ。日語ハタ是石斑魚亞科的魚類,和叉牙魚沒有關聯。 在日本主要於近日本海地區被食用,為秋田縣的縣魚[3]。調理方式有煮魚、烤魚、魚乾、鹽漬、味噌醃漬、魚露等。 魚卵被稱為ブリコ,該魚類由於會大量聚集產卵,因此常有極大數量的卵團塊被沖上秋田縣等地的海岸,而法律規定海岸上的魚卵除了科研用途外不可採集,因此可供食用的魚卵,來源多來自於捕獲到的母魚腹內。 魚卵除了鮮味通常沒什麼味道,通常會以鹽或味噌醃漬,或與魚體烹調,因卵膜如橡膠般極具彈性,使魚卵咬碎時會產生「啵哩啵哩」(ブリッブリッ)的聲響,因而得名,也因為此極特殊的口感,成為當地民眾受歡迎的食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