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伊努料理 | ||||||
阿伊努料理,是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人的飲食,烹調風格與傳統日本料理大相逕廷。他們多吃肉食與魚類(鹿和鮭魚),多用煮、燒和煙燻的方式處理,而少吃刺身類食物。 阿伊努人直到最近也被認為是一個專門狩獵採集社會,但他們其實也從事簡單農業,因此穀物與豆類也是主食之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120072203/http://www.ainu-museum.or.jp/en/study/eng06.html | ||||||
2.墨魚素麵 | ||||||
墨魚素麵(日语:イカそうめん),是一種以生烏賊做成的日式料理。 菜餚的名稱上雖有著「素麵」,但並非是以墨魚搭配素麵的麵食,而是將尚未煮過的生墨魚用刀具將體內的器官清空、再用刀具將墨魚的身軀切成像是麵條般的細肉條後,搭配醬油、或是山葵等醬料食用。[1] 墨魚素麵是在北海道函館一帶發揚的料理,[2]在當地也不時會有以烏賊素麵作為主題的活動。[3] | ||||||
3.烏賊飯 | ||||||
烏賊飯(日语:烏賊飯/いかめし ikameshi),是在烏賊體內放入米飯再炊煮的日本料理。是北海道渡島地方的鄉土料理。 先將烏賊的腳去除,並清除內臟、骨頭,然後塞入調味過的白米或糯米,用日式高湯跟醬油一同炊煮。[1]。有時作為食材填充物的有:魷魚的觸腳、竹筍、胡蘿蔔、油炸豆皮、魷魚的墨汁、魷魚肝[2]。 | ||||||
4.石狩鍋 | ||||||
石狩鍋(日语:石狩鍋/いしかりなべ)是一道日本北海道的鄉土料理,是以味噌調味過的鮭魚為主要食材的一道火鍋料理。 石狩鍋雖然常常會被跟以醃製鮭魚為主要食材的三平汁搞混,不過石狩鍋所使用的鮭魚並不是醃製鮭魚,而是沒醃製過的生鮭魚。 | ||||||
5.遠東哲羅魚 | ||||||
遠東哲羅魚(學名:Parahucho perryi),也称库页岛哲罗鱼(英語:Sakhalin taimen,俄語:Сахали́нский тайме́нь),在日本又稱伊富魚(イトウ,itou)、糸魚(イトヨ,itoyo)或𩹷,是一種鲑科福哲罗鱼属(Parahucho)唯一的一种魚類。远东哲罗鱼分布于东北亚的河流和湖泊中,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岛、库里尔群岛和日本的北海道,也是日本列岛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遠東哲羅魚原先被归于哲罗鱼属(学名为Hucho perryi),但是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和基因证据表明它其实应该单独属于另外一个新属[1][2][3]。 遠東哲羅魚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包含外东北、庫頁島、千岛群岛(俄羅斯遠東)以及北海道(日本)。 | ||||||
6.邊尾平鮋 | ||||||
邊尾平鮋,為輻鰭魚綱鮋形目鮋亞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日本岩手縣至千島群島南部海域,棲息深度0-120公尺,體長可達32公分,棲息在沿岸淡鹹水、河口區,稚魚具漂浮性,卵胎生,生活習性不明。 | ||||||
7.含多汤 | ||||||
含多汤(日语:ガタタン Gatatan)是日本北海道芦别市的中华料理。它是一种粘稠的、包含多种食材的中国风格的汤。含多汤是一种“地方美食(日语:ご当地グルメ)”,在芦别市的多家餐厅有售。[1] | ||||||
8.粉紅鮭 | ||||||
粉紅鮭(学名:Oncorhynchus gorbuscha,英語:pink salmon),又稱粉鲑、駝背鮭(humpback salmon)、駝背大麻哈魚,是鲑形目鲑科麻哈魚屬的一種辐鳍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及其沿岸河流,如绥芬河、图们江等,属于洄游性鱼类。其常见于淡水产卵以及海中育肥。 粉红鲑的拉丁文种小名gorbuscha源自俄語:горбуша,羅馬化:gorbúša,意思是“驼背”。 在海洋里,细鳞麻哈鱼颜色为亮银色。洄游到其产卵的溪流时,颜色变成淡灰色,肚子为浅白色(有些整个变成暗绿色。)。如同所有的鲑鱼一样,除了背鳍,它们还有一个脂肪鳍。这种鱼的特点是白色的嘴巴里黑色牙床,没有牙齿,背部和V形尾翼上有大椭圆形的黑色斑点。在产卵洄游期间,雄性背上长出明显的肉峰。细鳞麻哈鱼平均重量为2.2公斤(4.8磅)。[1]最大记录长度为76厘米(30英寸),重量6.8公斤(15磅)。[2] | ||||||
9.大翅鮶鮋 | ||||||
大翅鮶鮋是一種深海魚,在日本北海道以喜知次的名義廣爲人知,是輻鰭魚綱鮋形目平鮋科的其中一種時令時脂肪量非常高,因此被認為是高級食用魚類。 | ||||||
10.亞洲胡瓜魚 | ||||||
亞洲胡瓜魚,為輻鰭魚綱胡瓜魚目胡瓜魚科的其中一種,溫帶魚類,分布於北太平洋朝鮮半島、鄂霍次克海、白令海至加拿大卑詩省淡水、半鹹水、海域,棲息深度0-290公尺,體長可達34公分,棲息在沿海、溪流及湖泊等水域,成群活動,春季時會洄游至淡水溪流產卵,幼魚以浮游生物為食,成魚以魚類、甲殼類、貝類等為食,可做為食用魚。 | ||||||
11.北海道毛蟹 | ||||||
伊氏毛甲蟹,俗稱北海道毛蟹,別名「大栗蟹」。產於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大型蟹,著名的日本名貴食材。它是毛甲蟹屬(Erimacrus)下的唯一一个种,毛甲蟹屬原屬近圓蟹科[1],現時與Telmessus獨立出來成為角螯蟹科,之後再升格成為角螯蟹總科[2][3]。 伊氏毛甲蟹的產量在1950年代最高峰為27,000噸,此後一直下降,到2003年為2,000噸。由於該物種極具商業重要性,政府及相關機構已採取多項計劃來維持可持續的漁業。該物種通常在淺水到的深達350米沙質底棲環境中發現。 | ||||||
12.细身宽突鳕 | ||||||
细身宽突鳕(学名:Eleginus gracilis),又名遠東寬突鱈,為寬突鱈屬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美國阿拉斯加等海域,棲息深度可達300公尺,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下顎比上短,下巴觸鬚不再是超過一半的眼睛直徑,無側線孔,體色灰棕色,上部兩側蒼白,有時與銀色的紫色陰影,常伴隨斑駁模糊的深色斑點,下側和腹部銀白色偏黃,灰濛濛的鰭,背鰭與尾鰭白邊,背鰭軟條44-59枚,臀鰭軟條39-47枚,體長可達55公分,棲息在沿海海域,有時會進入河流,屬肉食性,以橈腳類、端足類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其种加词来源于拉丁文“gracilis”,意为“纤细的”。 | ||||||
13.大马哈鱼 | ||||||
大马哈魚(學名:Oncorhynchus keta;赫哲語:dawa ịmaχa;滿語:dafaχa/ḱata;鄂温克语:kē̂ta),又称大麻哈鱼[1][2]、钩吻鲑、狗鮭[3][4][5]、秋鮭、白鮭[6]、日本鲑鱼,為鲑科麻哈魚屬的一种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沿岸的中高纬度地区,在产卵期有和其它鲑科鱼类一样的溯河洄游习性。 其学名的種小名keta来自俄语的кета ,而俄语称呼则来源于满-通古斯语系北支的鄂温克语、埃文语和涅吉达尔语。汉语称呼“大马哈鱼”来自于赫哲语的dawa imaha,民国时期学者凌纯声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在“鲑鱼”的条目下记为dau imaha——赫哲语里面imaha是“鱼”的意思,故意为“dawa鱼”,“daw鱼”或“dau鱼”。汉语把dawa/daw/dau音译为“大”,把imaha音译为“马哈”、“麻哈”[7]。另外,有些地方俗名称之为“大发哈鱼”,“达发哈鱼”,则是来自于满语dafaha。[來源請求] | ||||||
14.柳葉魚 | ||||||
柳葉鱼(学名:Spirinchus lanceolatus,日语:シシャモ),正式名稱為長體油胡瓜魚,屬於胡瓜鱼目胡瓜鱼科油胡瓜魚屬,产自日本北海道的深海鱼。(在鰻魚苗成長的過程中,有一段時期也稱為柳葉鱼。) | ||||||
15.灰眼雪蟹 | ||||||
灰眼雪蟹(學名:Chionoecetes opilio)是一種雪蟹,产于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西北部。它與红眼雪蟹極為相似,售賣時通常籠統地稱為“雪蟹”,在加拿大又稱為皇后蟹,在日本又稱“松葉蟹”(島根縣、兵庫縣、鳥取縣)、“北海松葉蟹”(北海道、青森縣、山形縣、新潟縣、富山縣)、“津居山蟹”(兵庫縣)、“柴山蟹”(兵庫縣)、“間人蟹”(京都府)、“舞鶴蟹”(京都府)、“加能蟹”(石川縣)、[2]“楚蟹”、“頭矮蟹”[3]、“津和井蟹”[4],其中最名貴為福井縣出產之“越前蟹”乃日本皇室貢品,其價格遠高於其他雪蟹,亦只有福井縣出產的雪蟹方可稱為越前蟹,上述名字在日本單指雄蟹,而雌蟹則稱為“香箱蟹”,因為在日本是一種人氣很高的食材,各地實際還存在許多土名[5]。 | ||||||
16.石鱉 | ||||||
石鱉是軟體動物門多板纲(學名:Polyplacophora)物種的通稱,又名石鱉綱(Loricata[1]),約有900多個物種[2]。其特徵為內圈一般都有八片緊鄰排列之硬殼,外圈則是肌肉組織。 石鱉為海生軟體動物,大部分物種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水区的岩石上,常可在退潮后的潮间带岩石上见到,但也有一些物种生活在较深海域[3]。可以食用。 | ||||||
17.金顶侧耳 | ||||||
金顶侧耳(拉丁学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又称榆黄蘑、金顶蘑、玉皇蘑、珊瑚菇,俗名黄金菇,真菌种名。伞菌目侧耳科,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菌柄白色。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广东、香港、西藏等。[1] | ||||||
18.堪察加擬石蟹 | ||||||
堪察加擬石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又稱為北海道帝王蟹、阿拉斯加帝王蟹、鱈場蟹、北方帝王蟹,屬於石蟹科的一種,和短足擬石蟹一樣,堪察加擬石蟹不是螃蟹,而是寄居蟹的親戚物種,其外觀只有六隻腳而非八隻,另外兩隻腳已經退化縮在殼裡。因為其肉質非常鮮美,再加上外形和螃蟹極度相似,已成為重要的商業捕撈蟹種。該物種分布於北太平洋冷水海域的日本海、鄂霍次克海至白令海一帶。 | ||||||
19.日本公魚 | ||||||
日本公魚,為輻鰭魚綱胡瓜魚目胡瓜魚科的其中一種,溫帶魚類,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朝鮮半島與日本北方到千島群島與聖彼得灣淡水、半鹹水、海域,體長可達22.9公分,棲息在沿海水域,成群活動,生活習性不明。 | ||||||
20.豬頸肉 | ||||||
豬頸肉(英語:Pork jowl),又稱豬面肉、槽頭肉、肉青,是豬的面頰至下顎之間帶有脂肪層的肉[1],每隻豬只有兩塊,肉質肥中帶瘦,粗糙而帶有韌性,吃起來爽脆又有彈性,而且肉味濃厚,又有油份。不過因為這個部位的韌性較大,如切得太厚,便會太韌,不易咀嚼,所以一般會切成薄片[2]。 豬頸肉由於帶有脂肪,又有韌性,通常會被切成薄片,適合烤、煎等方式烹調[3]。 | ||||||
21.鯡魚 | ||||||
鯡魚是大部分鯡科魚的通稱。牠們多在暗沙或岸邊聯群游弋。其中,最常見,而且具高商業價值的鯡魚有3種,皆屬於鯡屬,其捕獲量佔了鯡魚總捕獲量約90%。其中,三種鯡屬魚中捕獲量最多的為大西洋鯡,佔比過半。這三種魚一般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波羅的海和南美洲西岸的淺水溫帶區出沒。此外,也有一些被稱作鯡魚的魚類在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孟加拉灣一帶出沒。 歷史上,鯡魚在歐洲漁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2]對此魚的研究在二十世紀早期為漁業學提供了長足進步的基礎。[3]此外,牠們曾長年為重要的食用魚,常以燻、醃處理保存。 不少物種皆被歸類為鯡魚,其中大部份皆屬於鯡科。鯡魚的英文名稱herring的詞源並不明確,可能源於古高地德語的heri,有衆多、大群體之意。[4] | ||||||
22.短足擬石蟹 | ||||||
短足擬石蟹(Paralithodes brevipes)、又稱為花咲蟹,是一種甲殼動物,屬十足目石蟹科擬石蟹屬。與近似的堪察加擬石蟹都是名貴的食用甲殼類動物,並不是真的螃蟹、而是寄居蟹的親戚物種。 肉質非常鮮美而廣泛受到歡迎,主要產於日本北海道根室地區(昔稱花咲),故其日語名稱「花咲蟹」流行於華文地區。當地特色的烹調法有連殼製成的蟹肉味噌湯,稱為「鐵砲汁」。 身上多棘剌,表面上只有八足,但最後二足事實上藏在甲殼後方的縫隙中。 | ||||||
23.冰头 | ||||||
氷頭膾(日本語:ふじなます)是以鮭魚的頭部之軟骨部位用醋浸泡、醃漬後的一種稱之為"膾" 的料理 | ||||||
24.豚丼 | ||||||
豚丼(日语:ぶたどん)把豬肉調理過後放在米飯上的一種丼物料理。 | ||||||
25.虾夷盘扇贝 | ||||||
虾夷盘扇贝(学名:Mizuhopecten yessoensis),俗名帆立貝,是海扇蛤目海扇蛤科Mizuhopecten屬的扇貝、一個海洋双壳纲软体动物的物种。其種小名yessoensis來自本物種的發現地、日本北部的蝦夷地。舊屬盤扇貝屬(英語:Patinopecten)[1]。牠的組織能夠生物累積藻扇貝毒素 。 本物種分佈於東亞地區的海岸,包括中国大陆[1][2]、朝鮮半島[3]、日本海周邊,棲息於潮下帶水深6-80公尺、砂粒質的內灣[1]。見於台灣澎湖地區[1][4]、南韓[1][5]的黃海北部[2][5]、库页岛堪察加半島及阿留申群島[3]。現時在中國、南韓、日本及俄羅斯四個國家投資於扇貝養殖業(英语:Scallop aquaculture)的數額, 在 2007年為各國帶來合共超過3.73億美元的收入,超過140萬公噸的海產收獲[6]。 | ||||||
26.遠東多線魚 | ||||||
遠東多線魚(學名:Pleurogrammus azonus),又稱花魚、真花魚,日本稱之為𩸽(マホッケ),為輻鰭魚綱鮋形目六線魚亞目六線魚科的其中一種,為溫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至黃海海域,棲息深度0-240公尺,體長可達62公分,稚魚成群在表面水層,成魚為底棲性,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 | ||||||
27.黃條紋擬鰈 | ||||||
黃條紋擬鲽(学名:Pseudopleuronectes herzensteini)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鲽科擬鲽属的鱼类,俗名黄盖、小嘴、小口、狐鲽等、沙板。分布于北达朝鲜、日本及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浙江省南部到河北、辽宁等海区等,属于冷温性浅海底层鱼,體長可達50公分,棲息在底層水域,生活習性不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海道。[1] | ||||||
28.大头鳕 | ||||||
大头鳕(学名:Gadus macrocephalus),又稱為太平洋鱈,为鳕屬的鱼类,其种加词“macrocephalus”意为“大头的”。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 | ||||||
29.女奮 | ||||||
女奮(めふん) 是雄性鮭魚的中骨(即脊椎骨)上面的血腸(魚腎臟)製作而成的鹽辛,其名稱的源由來自愛奴族語的「メフル」一詞 ,即"腎臟"之意,漢字則是以假借字「女奮」的形式出現。 是屬於北海道的地方菜色,在料理店當中也被視為山珍海味,在超市或者土產店當中,也有以一罐大約100克的罐頭等形式販售,此外,繁殖期逆流而上的鮭魚,其腎臟則是被認為最上等的原材料 顏色黑色,口感綿密,雖然主要是被當作下酒菜而備受珍重,但是富含大量可以從精神壓力中快速恢復的維他命B12與鐵質,因此做為健康食品也備受矚目 | ||||||
30.日式烤雞串 | ||||||
日式烤雞串(日语:焼き鳥/やきとり Yakitori),是一種日式小吃。一般而言是以幾塊一口大小的雞肉(或雞內臟)與大蔥插在竹籤上,多以備長炭炭火烤製[1][2][3][4]。日式烤雞串為相當大眾化的居酒屋小吃,現時亦有以烤雞串為主的特式專門店,超級市場亦有售新鮮或冷藏的烤雞串。 日式烤雞串可分鹽燒和醬燒。醬燒所用的大利醬(タレ/垂れ)主要成分為味醂、清酒、豉油和糖。此外,以七味粉、黑胡椒、日本芥末等調味也相當普遍。 在每塊雞肉塊或雞內臟之間,通常會夾上青椒、洋蔥、香菇和大蒜等配料。日本不同地區的烤雞串各具當地特色,除雞肉以外日式烤雞串的款式還包括︰ | ||||||
31.单环刺螠 | ||||||
单环刺螠(學名:Urechis unicinctus)是一种海生的螠虫动物,俗称海肠,胶东半岛又称海雞子或海牛子,因形似男性生殖器陰莖而得俗名陰莖魚或雞雞魚(penis fish[2][3])。分布於北美洲西岸的同屬物種美洲刺螠(英语:Urechis caupo)也有此別稱[4]。 单环刺螠和其他刺螠科(英语:Urechidae)物種一樣是生活在海边潮間帶泥性底質或珊瑚礁區[5],這種動物體型肥大,身體前端具一長吻用於覓食,極具彈性,可伸長至一公尺以上,利用其黏性黏著底部的小動物或有機顆粒,由於吻部在外覓食而容易被海鳥啄食,而再生性極強。棲息於泥灘的单环刺螠有很好的潛沙能力,身體能潛到40公分以上[6],棲息於基質的洞中濾食,有助於減少海水基質的污染。单环刺螠會被許多底棲魚類(英语:groundfish)捕食,其棲息的洞中可能有巴氏無齒蟹、Pseudopinnixa carinata(荷兰语:Pseudopinnixa carinata)等片利共生的小型螃蟹[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