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石斑魚 | ||||||
青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awoara),俗名為鱸貓,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個種。 | ||||||
2.短吻红舌鳎 | ||||||
短吻红舌鳎(学名:Cynoglossus joyneri),又名焦氏舌鰨、驹舌、乔氏龙舌鱼,为舌鰨屬下的一个种,為亞熱帶海水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韓國、日本南部至南中國海海域,棲息深度20-70公尺,體長可達24公分,棲息在沙泥底質的亞潮帶,生活習性不明,可做為食用魚。 | ||||||
3.刺鲳 | ||||||
刺鲳(学名:Psenopsis anomala)为輻鰭魚綱鱸形目鯧亞目长鲳科的一種,俗名䖳鲳、肉鱼、瓜核、肉鲫仔、南鲳、玉昌、海仓。 | ||||||
4.角煮 | ||||||
角煮(日语:角煮/かくに Kakuni */?)是日本九州长崎的一种特产料理,卓袱料理的一种[1][2]。相当是杭州东坡肉在日本的变体。 明代杭州与九州之間的海上贸易,使东坡肉有机会流传到日本及琉球,从而产生了現今的角煮。這道食品是长崎卓袱料理的代表,名作:“东坡煮”。角煮在南九州萨摩地区亦享有盛誉,在琉球则更成为了宫廷料理。 | ||||||
5.烏魚子 | ||||||
烏魚子(臺灣話:oo-hî-tsí)是指一種以已孕的烏魚卵巢統稱「烏魚子」[1],是鹽漬後乾燥的水產加工食品。[2]野生烏魚的卵顏色若是呈現成比起一般黃色或橘色的烏魚子還要黑甚至是黑色,就是俗稱「血子」或「黑子」。[3] | ||||||
6.六带拟鲈 | ||||||
六带拟鲈(学名:Parapercis sexfasciata),又名六橫斑擬鱸,为拟鲈科拟鲈属的鱼类,俗名六带斑拟鲈。分布于朝鲜、日本、台湾岛以及中国东海等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崎。[1] | ||||||
7.佐世保漢堡 | ||||||
佐世保漢堡(日语:佐世保バーガー、させぼバーガー)是指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手工製作的漢堡包[1][2][3][4][5]。佐世保漢堡起源於二戰後進駐這裡的美軍傳授的漢堡包製作方法[6]。2019年,佐世保漢堡登錄成為地域團體商標。 | ||||||
8.桌袱 | ||||||
卓袱料理(日语:しっぽくりょうり),是指日本式的中國宴席菜,是在日本鎖國時代傳入日本的,一般是用以接待客人專用的宴會料理。 卓袱料理是將各種菜品放置於圓形青花瓷盤中分食,與一般日本會席料理是各人以較小的食器裝盛顯然不同。卓袱料理的價格與一般日本宴席料理相近,通常一人份的也要將近一萬日元以上。 以位於長崎市創立於文化十年(1813年)的知名料庭“一力料理店”為例,其於午餐供應的姬重卓袱料理,是將菜餚裝在三層的提籃中,並盛裝各式少份量的多種單品菜餚。其中東坡肉是常見的菜色。 折叠矮脚餐桌最初被称为“卓袱台”。江户时代末期,长崎的料理店使用的就是这种餐桌。后来随着中国人的到来,中餐开始盛行,且逐渐被融入了日本特色,各自分食的料理便开始普及,这种料理被称为“卓袱料理”。“卓袱”一词原指中国人铺在餐桌上的桌布。“卓袱台”的原始模样类似于中式椅子,而后演变成与日本住宅相匹配的坐式圆形餐桌,名称也变为了“矮脚餐桌”。 | ||||||
9.苦瓜 | ||||||
苦瓜(學名:Momordica charantia)又名涼瓜、半生瓜、癞葡萄、锦荔枝等,是葫芦科的热带和亚热带藤本植物。苦瓜原产于非洲。[1]野生或半驯化的变种在史前时期遍布亚洲,很可能在东南亚被完全驯化。[1][2] | ||||||
10.天婦羅 | ||||||
天婦羅(日语:天婦羅ⓘ、天麩羅、天ぷら/てんぷら tenpura),又譯日式炸蝦,是指日本的一種裹麵糊的油炸食品,一般指炸蝦,但也可以指油炸的魚類、貝類、魷魚或番薯、地瓜葉、海苔、蓮藕等蔬菜。就像日本的大多數食物一樣,天婦羅的原型並不是日本料理,而是葡萄牙菜中的一個叫花園魚的菜,經過日本人改造後逐漸變為日本風格的食品[1][2][3][4][5][6]。 传统的日式天婦羅是用海产或蔬菜裹上厚重的小麥粉和木薯粉的漿油炸,粉漿一般只會用水調和,也有高級料理會加入蛋黃、蛋清、醬油、味噌來增加風味。關西的天婦羅中有一種叫做“薩摩炸魚餅”的種類,在台灣日治時代引進,稱為「甜不辣」。 | ||||||
11.土耳其飯 | ||||||
土耳其飯(日语:トルコライス)是一種將義大利麵、日本咖哩、日式炸豬排及抓飯等盛在同一盤裡上桌的日本料理[3]。關於菜名中「土耳其」三字的由來,存在有數種說法。 | ||||||
12.箱魨科 | ||||||
箱魨科(學名:Ostraciidae)是輻鰭魚綱魨形目的其中一科。会发出狗叫声[1]。 | ||||||
13.石斑魚 | ||||||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學名:Epinephelinae)鱼类的泛称,属于鱸形目鮨科。 | ||||||
14.蝦多士 | ||||||
蝦多士是以蝦為餡料的炸多士,是香港化的英式下午茶常見食品,將英式的三明治加入常見於香港雲吞的蝦膠,再油炸至金黃色而成[1],反映香港中西文化匯聚的特色[2]。蝦多士常見於香港的酒樓及海鮮酒家,作為一道點心,也有茶餐廳提供此食物,這種香港食品已經流傳到海外,於日本、台灣[3]、越南、泰國、美國、韩国等地亦可見到,但製法略有不同[4]。另有部份酒家以「鍋貼明蝦」為名[5]。 蝦多士的主要餡料是蝦膠,即是剁碎及拍打至起膠的蝦仁。先把蝦去殼除腸,加入生粉,然後沖洗乾淨,隔去水份,可使用乾布或廚房紙吸乾蝦仁的水份,盡量清除蝦仁表面的水份。之後將蝦仁剁碎,再用刀拍打至起膠,可在蝦膠拌入調味料。將雞蛋打發成蛋液備用。白麵包先去皮,再斜切成三角形,然後塗抹上適量的蝦膠。在炸鍋燒熱食油,油量要足以浸過整塊多士。把已沾上蝦膠的麵包逐一完全浸入蛋液中,然後立即取出,可加一點芝麻,再把麵包放入滾油炸至金黃酥脆,然後撈起多士,可用烹調用的吸油紙吸去多餘的油份,再放在碟上[6],進食時常配上喼汁、番茄醬或芥末醬[7]。 | ||||||
15.奶昔 | ||||||
奶昔(英語:Milkshake)是一種源自美國的中低等黏度的半液體甜品,主要由牛奶和冰淇淋/刨冰经过晃动混合而成[1]。奶昔通常以做成水果的味道[2]。 奶昔是美式快餐店麥當勞的甜品产品之一[3]。但在2014年9月,由于销量不佳,中国大陆的麦当劳决定下架该产品,[4][5]而2023年8月,当时中国大陆的麦当劳公司CEO张家茵曾回应由于该产品销量不佳,顾客不喜欢其黏稠的口感,所以决定下架产品,并且说亚洲其他分店也下架了该单品。[6]台湾麦当劳也于2014年9月停售。[7][8]在2016年有报道提到,兩岸四地只有港澳仍有在售,[9]而2021年报道中,日本麦当劳仍有新口味的奶昔产品推出。[10] |